1、准备阶段:搞好“三落实”。2、实施阶段:根据拟定的测试方案,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测试,并做好测试数据的记录。因此,参照以往节水型城市考核评价依据,本标准设置了城市节水I级、I级和II级。对测试中出现的问题,要妥善处理,必要时作测试说明。3、汇总阶段:以测试得到的水量数据按用水单元的层次汇总,并填写在《水平衡测试报告书》上。4、评价阶段:以水平衡测试结果为基础,对用水单元进
用水必要性评价
1、准备阶段:搞好“三落实”。2、实施阶段:根据拟定的测试方案,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测试,并做好测试数据的记录。因此,参照以往节水型城市考核评价依据,本标准设置了城市节水I级、I级和II级。对测试中出现的问题,要妥善处理,必要时作测试说明。3、汇总阶段:以测试得到的水量数据按用水单元的层次汇总,并填写在《水平衡测试报告书》上。4、评价阶段:以水平衡测试结果为基础,对用水单元进行合理用水评价,找出不合理用水造成浪费的水量和原因,制定出改进计划和规划。
3、节水计划和规划的制定:根据对各类不合理用水因素的分析,采取相应的行政和技术措施,制定节水计划和规划。制订节水计划和规划时要把握以下几点:(1)至大限度地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如建立和完善冷却水、工艺水循环利用系统、废水回收再利用,提高循环水浓缩倍数,建立中水道系统等,减少新水取用量;(2)改革用水工艺,更新用水设备、器具,采用不用水或少用水的工艺、设备、器具;(3)增加节水技改资金的投入。优先安排用水量大且浪费严重的项目、统筹规划节水工程,要定出时限,实行目标责任制;(4)注意节水技术措施实施的技术、经济性,讲究节水投资效益;(5)依据测试成果调整用水定额和计划用水量指标,并分解下达给用水单元。水平衡测试waterbalancetest:对用水单元或用水系统的水量进行系统的测试、统计、分析得出水量平衡关系的过程。
管理机构是开展城市节水工作的组织基础。早在1984年,《国务处关于大力开展城市节约用水的通知》(国发[1984]80号)就明确要求各城市要加强对节水工作的。既能保证水平衡测试量化指标的准确性,又为今后的用水计量和考核提供技术保障。1991 年《国务部办公处转发建设部、计委关于进一步做好城市节约用水工作报告的通知》(国发[1991]6号)指出,“进一步加强城市节水管理工作的,健全城市节水管理体系,强化城市节水管理机构的职能,搞好节水管理队伍建设,提高人员素质”。节水管理机构职能薄弱是目前制约城市节水工作深入开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