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发展较慢,是以人工手掘式为主,设备非常简陋,也无专门的从业人员,直至 1964年前后上海使用机械式顶管,上海的一些单位并进行了大口径机械式顶管的各种试验和相关的一些理论研究。2001年上海隧道股份有限公司在江苏省常州完成了长 2050m、直径 2m的钢筋水泥管顶管工程,是已完成的我国的顶管工程。以上工程均标志着我 国的顶管施工水平达到一个新的高度,与世界水平日益靠近。 然而与国外发达国
电缆顶管施工
早期发展较慢,是以人工手掘式为主,设备非常简陋,也无专门的从业人员,直至 1964年前后上海使用机械式顶管,上海的一些单位并进行了大口径机械式顶管的各种试验和相关的一些理论研究。2001年上海隧道股份有限公司在江苏省常州完成了长 2050m、直径 2m的钢筋水泥管顶管工程,是已完成的我国的顶管工程。以上工程均标志着我 国的顶管施工水平达到一个新的高度,与世界水平日益靠近。 然而与国外发达,如日本、德国等的机械设备及施工技术水平相比,我国仍然有着显著的差距。
它的技术要点在于纠正管子在地下延伸的偏差。特别适用于大中型管径的非开挖铺设。具有经济、,保护环境的综合功能。世界上个有据可查的关于顶管技术的记录是在1892年,初的顶管施工作业是在1896~1900年间由美国北太平洋铁路公 司完成。其原理是借助于主顶油缸及管道间、中继间等推力,把工具管或掘进机从工作坑内穿过土层一直推进到接收坑内吊起。
顶管法施工就是在工作坑内借助于顶进设备产生的顶力,克服管道与周围土壤的摩擦力,将管道按设计的坡度顶入土中,并将土方运走。这种技术的优点是:不开挖地面;不拆迁,不破坏地面建筑物;不破坏环境;不影响管道的段差变形;省时、、安全,综合造价低。我国顶管施工技术 起步较晚,自从1954年(也有认为是1953年的,无确切记载)在北京进行的例顶管施工以来,我国从国外引进顶管技术已经正好半个世纪了,
非开挖工程技术解决了管道埋设施工中对城市建筑物的破坏和道路交通的堵塞等难题,在稳定土层和环境保护方面凸显其优势。全长3600m、管径为1.8米的钢管从23至25米深的地下于2002年9月成功横穿黄河,无论从顶进长度、埋深、地质条件,还是钢管直径在国内尚属。采用该技术施工,能节约一大笔拆迁费用、减少对环境污染和道路的堵塞,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