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水剂与其它外加剂的复配减水剂与其它外加剂的复配使用
混凝土性能不仅仅是要更大的流动性,从结构质量和施工工艺要求这个角度考虑,它还应该具有不分散、不离析以及不泌水性能,那么往往可能还需要加入增稠剂、引气剂,为了保证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工艺性能(比如流动性、可泵性等等)的稳定,确保施工顺利,可能还需要加入保坍剂、缓凝剂。从理论上来说,这些外加剂应该根据试验结果分别加入到混凝土中
引气减水剂配方
减水剂与其它外加剂的复配
减水剂与其它外加剂的复配使用
混凝土性能不仅仅是要更大的流动性,从结构质量和施工工艺要求这个角度考虑,它还应该具有不分散、不离析以及不泌水性能,那么往往可能还需要加入增稠剂、引气剂,为了保证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工艺性能(比如流动性、可泵性等等)的稳定,确保施工顺利,可能还需要加入保坍剂、缓凝剂。从理论上来说,这些外加剂应该根据试验结果分别加入到混凝土中,因为不同的环境和施工工艺工装、原材料性能以及不同混凝土品种都决定了它们与单方混凝土中胶凝材料的比例各不相同,所以理想情况下,应该在搅拌站生产混凝土时分别加入。
但是,在代和第二代混凝土减水剂诞生时,混凝土的品种并不多,质量要求不高,施工工艺要求也不高,同时混凝土生产配制的设备并不完善,事实上从来没有实现外加剂分别加入混凝土这样的生产工艺。那么外加剂加入混凝土的过程事实上分为两个阶段,即由减水剂供应商与试验室经过试验,对混凝土的性能做一些必要的妥协考虑后,以减水剂为基础,根据需要按一定的比例将引气剂、增稠剂、缓凝剂、保坍剂等等预先混合后送搅拌站,这是阶段。搅拌站在此基础上,生产时按配合比要求把混合后的外加剂加入混凝土中,以获得满足一定性能要求的混凝土,这是第二阶段。人们把外加剂在一定试验和混凝土性能妥协的前提下预先按一定比例混合外加剂的方法和过程称为减水剂的复配。
石粉对聚羧酸减水剂的影响
石粉对聚羧酸减水剂的影响
石粉吸水性大,保水性强,使颗粒间自由水大大减少,同时随泥土含量增加,其对减水剂和水的吸附越来越大,浆体流动度减小。
使用碎石、机制砂,其含泥量与石粉含量高且不稳定。其中,含泥量会对掺入聚羧酸减水剂的混凝土性能产生不利影响。当集料中泥含量较高时,聚羧酸减水剂的吸附量增大,导致了聚羧酸减水剂的适应性变差,减水剂就会表现出减水率不足、坍落度损失过快,导致硬化混凝土强度降低。而使用含泥量较高的集料通常需要增加聚羧酸减水剂的掺量来弥补适应性不良的问题,并且混凝土的坍落度损失也随之增大。而增加聚羧酸减水剂掺量势必会增加混凝土的生产成本。因此,降低含泥量的影响重点在于特细砂的开采及机制砂、石灰岩碎石生产过程中尽量避免泥土的进入,对于卵碎石可采取清洗的方法将泥土除去。同时,商品混凝土搅拌站应加强砂、石的入厂检测,尤其是对含泥量的检验,严格按照相关规范标准执行,对不符合标准要求的,坚决不接收入库使用。
而且黏土降低颗粒间的连接,并且在混凝土中形成“空域”,致使混凝土强度降低。因此,石粉含量要严格控制。石粉是混凝土制备过程中不可避免引入的组分,直接影响预拌混凝土的施工性能。

减水剂掺量越大,减水效果越好
减水剂掺量越大,减水效果越好
为了配置高强混凝土,降低水灰比,工程技术人员经常要不断加大聚羧酸减水剂的掺量,以期获得良好的使用效果。然而聚羧酸系减水剂的减水效果对其掺量的依赖性很大,一般情况下随着减水剂掺量增加,减水率增大。但到了一定掺量后甚至出现随掺量增加,减水效果反而“降低”的现象。这并不是说掺量增加其减水作用反而下降了,而是因为此时混凝土出现严重的泌水现象,混凝土拌合料板结,流动性难以用坍落度法反映。为保证聚羧酸系减水剂产品的检测结果全部达标,送检时的产品掺量就不能过高。所以说,产量检测报告上反映的只是一些基本的数据,而产品的应用效果要以工程实际的实验结果为准。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