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被动“我们那时候条件差,都没机会念大学,所以你要好好学习,争取上大学深造!”大部分家长都是这么想的,至少在孩子小的时候是这样:好好学习,以高分考个好大学。这似乎是家长们对孩子们期待。但考上大学以后呢?“你看我念了大学,有了学历,结果还是没当个象样的官,所以你念完大学,一定要当大官!”这是另外一部分高学历家长的说法。
“教育”是以知识为工具教会他人思
scratch编程社区公司
事业被动“我们那时候条件差,都没机会念大学,所以你要好好学习,争取上大学深造!”大部分家长都是这么想的,至少在孩子小的时候是这样:好好学习,以高分考个好大学。这似乎是家长们对孩子们期待。但考上大学以后呢?“你看我念了大学,有了学历,结果还是没当个象样的官,所以你念完大学,一定要当大官!”这是另外一部分高学历家长的说法。

“教育”是以知识为工具教会他人思考的过程,思考如何利用自身所拥有的创造更高的社会财富,实现自我价值的体现。在教育学界,关于“教育”的定义多种多样,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一般来说,人们是从两个不同的角度给“教育”下定义的,一个是社会的角度,另一个是个体的角度。前苏联及我国一般是从社会的角度给“教育”下定义的,而英美的教育学家一般是从个体的角度给“教育”下定义的。从社会的角度来定义“教育”。

宏观的教育的特征是“着眼于人的素质、能力”,这表明判别某个活动是不是教育不在其结果如何。现实中,不是所有的教育活动都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有的甚至会失败。而有些活动,如研究活动、宣传活动虽然可以影响人的素质、能力,却并不是人们所公认的教育活动。当人们持不同的立场着眼于人的素质、能力时,能从正反两方面来对待人的素质、能力,正向的去开发、加的某些素质、能力,反向的则去削弱、抑制人的某些素质、能力。人的素质、能力有先天和后天之分,先天的与其他动物一样,是大自然长期进化造就的。后天的又分为两种情况,其一为人们不经意间获取的,或非刻意成就的;其二是人们刻意造就的,宏观的教育就概括了所有刻意于人的素质、能力而进行的活动。

教,上所施下所效,育,养子使作善也。语出东汉许慎《说文解字》教的方法,就是上行下效。比如家长教孩子孝道,自己就要身体力行,孩子自然也会做到。推而广之,要教别人首先自己要先修身,先做到,然后再用身教言教去影响人,甚至达到不言而教的效果。育,老祖宗认为教书育人的首要目的,是使孩子做一个善人,而不仅仅是学习知识和技能。那什么是善?善的标准是什么?假如搞教育的人心中都不知道标准,那教育一定不会是圆满的;假如他知道善的标准,就能够把握住每一个教育的机会。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