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机正确操作顺序
1.先接通三相电源总开关,然后打开机台侧控制箱上的电源开关,如果有高周开关的,暂时不打上,接着打上电热电源开关,此时,真空管和热模都开始预热。
2.在下模辅上绝缘物,上极端装上上模,按下试模开关,开始调试上下模接合位置,如果下接合不良,就移动下模,如果水平不合,就调较上模的四支柱子。
3.模具调好后,调节三个时间控制器(如果是脚踏型机,只有
高频淬火机器
高频机正确操作顺序
1.先接通三相电源总开关,然后打开机台侧控制箱上的电源开关,如果有高周开关的,暂时不打上,接着打上电热电源开关,此时,真空管和热模都开始预热。
2.在下模辅上绝缘物,上极端装上上模,按下试模开关,开始调试上下模接合位置,如果下接合不良,就移动下模,如果水平不合,就调较上模的四支柱子。
3.模具调好后,调节三个时间控制器(如果是脚踏型机,只有高周熔接时间),下降时间即上模运行到压紧下模的时间,熔接时间即输出时间,冷却时间,即固化时间,上述三个时间需灵活应用,并无固定值数。
4. 如果次调模,需将同调调谐调的间距调到宽。
5. 以上操作如已超过10-15分钟,且温度也达到所需时,把高周开关打上,开始操作测试。
6.测试时,如果效果不理想,需将同调器慢慢加上去,注视屏流表(不同机型该表的值不同,请参考说明书)。检查产品,如果不理想,就把同调器加一点或减一点,直至达到要求。
7. 成品的效果,由以下四方面决定:
① 温度 ②同调功率输出 ③压力 ④输出高周时间。以上四方面,请灵活调整
高速钢的高频淬火加热,冷却 高速钢在淬火冷却时必须有足够的冷却速度以保证在冷却过程中不会有碳化物自过饱和的奥氏体中析出,以免降低奥氏体的合金度,降低淬火后的红硬性,甚至降低淬火硬度。如果淬火冷却过程中碳化物沿晶界析出,则会降低钢的韧性。在盐浴中加热的高速钢工具的淬火冷却方法大都采用盐浴分级淬火。由于感应加热时间短、速度快,并且还是非接触式(加热物体不需要与感应圈接触)的加热。微小尺寸的工具可以采用空冷。车刀等要求红硬性较高的工具通常采用油冷。形状较复杂的大型工具或淬冷畸变要求较严的工具则采用盐浴等温淬火。
分级淬火冷却温度通常为550或600摄氏度,分级淬火保温时间与淬火加热保温时间相同。当分级淬火保温温度超过650摄氏度时会使间断切削工具的切削寿命下降,这是由于分级温度过高,分级停留于过程中碳化物沿晶界析出,降低了钢的韧性。合适的油温及搅拌速度及充氮压力,合适的油涵和搅拌速度有利于减少工件畸变,一般淬火时选用低速搅拌即可,充氮压力对于工件的畸变也有一定的影响,在高速钢气淬时,为了提高其淬透性,可以适当提高其充氮压力。因此对间断切削的工具,分级淬火温度以不超过650摄氏度为好。对连续切削的工具,由于切削时承受很小的冲击,对韧性要求不高,因此提高分级温度虽然增加了碳化物的析出量,但对工具的切削寿命影响不显著。
对于非金属材料,可采用工作频率约240MHZ及以上,能使其内部分子、原子每秒振动、磨擦上亿次之多的微波加热。对于金属材料,则可采用工作频率在几千赫兹(KHZ)至几百千赫兹、兆赫兹(MHZ)以上的中频、超音频、高频、超高频感应加热。中频(1~10KHZ)加热深度为2-10mm,一般用于直径大的轴类和大中模数的齿轮加热。也可以采用低频感应加热,如工频50HZ等。
中频、超音频、高频感应加热,是将工频(50HZ)交流电转换成频率一般为1KHZ至上百KHZ,甚至频率更高的交流电.利用电磁感应原理,通过电感线圈转换成相同频率的磁场后,作用于处在该磁场中的金属物体上。利用涡流效应,在金属物体中生成与磁场强度成正比的感生旋转电流(即涡流)。高频焊接的基本原理所谓高频,是相对于50Hz的交流电流频率而言的,一般是指50KHz~400KHz的高频电流。由旋转电流借助金属物体内的电阻,将其转换成热能。同时还有磁滞效应、趋肤效应、边缘效应等,也能生成一定的热量,它们共同使金属物体的温度急速升高,实现加热的目的。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