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岔号码由过去的8号、9号、10号、11号和12号5种,简化为 9 号及 12号两种。
(三)道岔增设内外轨撑,滑床板、轨撑垫板由150mmX15mm改为 180mmX20mm,单墙轨撑改为双墙轨撑,护轨单螺栓改为双螺栓,与滑床板的联结由道钉改为螺栓联结,提高螺栓等级,因此道岔联结零件强度大幅度提高,稳定性增加。
到90年代初期,我国铁路铺设使用的
单开道岔尺寸表
(一)道岔号码由过去的8号、9号、10号、11号和12号5种,简化为 9 号及 12号两种。
(三)道岔增设内外轨撑,滑床板、轨撑垫板由150mmX15mm改为 180mmX20mm,单墙轨撑改为双墙轨撑,护轨单螺栓改为双螺栓,与滑床板的联结由道钉改为螺栓联结,提高螺栓等级,因此道岔联结零件强度大幅度提高,稳定性增加。
到90年代初期,我国铁路铺设使用的 “75” 型(含“62”型)道岔超过10万组,占全铁路道岔总数的80%以上。长期的实践证明,“75”型道岔的结构强度和稳定性,可以满足轴重不超过23t、直向过岔速度不超过80~100km/h各型机车车辆安全运行的需要。由于这种道岔价格较低、维修方便、部件互换性强以及在现场已大量使用等原因,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75”型道岔仍将在我国铁路上行车速度较低(不超过 80~100km/h)的次要正线和站线以及线上大量使用。
因此我国生产了一批采用普通60kg/m钢轨刨制的爬坡式尖轨和整铸高锰钢前后分腿式辙叉。其性能介于“75”型和“92”型之间,因此称之为“过渡型道岔”原计划过渡型道岔在“92”型道岔投产后即予停产,但因弹性可弯尖轨跟端加工技术到1986年才通过技术鉴定,因此直到1987年才停止“过渡型道岔”批量生产。至1996年底,我国铁路的60kg/m钢轨地段共有5000余组“过渡型道岔”,在相当长时期内还不能全部换掉。
道岔区有采用弹性扣件的趋势。轨下除金属垫板外,多设弹性垫层,德国采用弹性滑床板解决尖轨和心轨与关联部件(基本轨和翼轨)的基础刚度相近的问题。弹性扣件和垫层在轮轨相互作用力传递过程中能起到吸收高频振动分量的作用。
(六)轨下基础
道岔区的轨下基础传统以木岔枕为主,但英、俄、德、法等国铁路正积极推广预应力混凝土岔枕,其中有埋设于混凝土基础内的混凝土岔枕及铰式混凝土岔枕等结构。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