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馆的概念和所运用的手段、方法,也在随着物质和精神文明的不断发展而变化。它必须更多的反映现代人的价值观念和思想观念。它不仅是科技成果的展览和科学技术交流的场所,也是社会一定层次人群的实验室和娱乐中心。也就是说科学技术馆的发展趋势,日益成为人与自然、人与科学文化联结的桥梁。多数科技馆是根据科协的基本任务和活动方式设计的,是一个综合体,把展览、培训、科技交流、咨询服务、青少年活动揉在
壁挂式科普展品
科技馆的概念和所运用的手段、方法,也在随着物质和精神文明的不断发展而变化。它必须更多的反映现代人的价值观念和思想观念。它不仅是科技成果的展览和科学技术交流的场所,也是社会一定层次人群的实验室和娱乐中心。也就是说科学技术馆的发展趋势,日益成为人与自然、人与科学文化联结的桥梁。多数科技馆是根据科协的基本任务和活动方式设计的,是一个综合体,把展览、培训、科技交流、咨询服务、青少年活动揉在一起,这和其他的科技馆有着很大的不同,是我国科技馆发展必然要经历的一个阶段,是符合我国国情的。
“校园科技馆”要本着应用为先的理念,充分开发教育资源,大力拓展活动。主要通过两种途径:一是积极整合于各学科教学,让科技设备在课堂教学中大显身手;二是尽可能地做到馆藏设备免费开放,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开拓学生的第二课堂。
“校园科技馆”的建设是否成功,关键在应用,要充分挖掘应用潜能,提高使用效率。从学校的实际考虑,要想固定时间是不现实的。所以要求在活动形式上要因地制宜,灵活多变,参观型的活动在大型科技馆中是一种普遍形式,但在“校园科技馆”中有明显的不足,首先是由于场地有限,不能同时容纳整班学生的参观活动,其次由于时间有限,设备有限,学生在以课时为单位的短时间内根本不会有深入的认识,因此,“校园科技馆”的活动,以针对性和零散性为主要形式。
我国对科学和教育工作的认识也不断深化,从党的十二大到十七大,教育发展战略地位的确立逐渐明朗化、清晰化。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江同志进一步指出“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作用,必须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在党的十七大大报告中,胡同志提出要在我国基本形成终身教育体系,提高全民受教育程度和人才培养水平。2002年,颁布了《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2006年,颁发了《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标志着我国科普事业的历史性战略转换。

科技馆在科普教育中的作用
科技馆是向公众普及科学和技术知识、传播科学的思想和方法、倡导科学精神,增强公众求知、探索和创造的能力以及参与科学技术进步意识的重要科技教育场所。科技馆作为社会、经济发展,尤其是科技发展的产物,在增强国民科学文化素养的进程中,为国民学习科学知识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通过组织开展群众性、社会性、经常性的科普活动,不仅成为公众适应现代社会科技发展,提升生活质量的需求;更是提升公众科学素养,发展文化的重要手段。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