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及公众除颤(PAD)的依据:
1)心脏骤停发生频率是以5年内可使用1次AED为合理依据(预计心脏骤停发生率为1人次/1000人/年)。
2)EMS急救人员在接到求救后5分钟内到达现场并行电除颤很难保证,如果在社区培训非人员,并配备一定的设备,则可能实现这一目标。经培训的人员可具备以下能力:担任社区的现场救助人员;能够判断是否发生心脏骤停;尽快求助EMS系统(如急救电话):实施心肺
除颤仪AED批发
普及公众除颤(PAD)的依据:
1)心脏骤停发生频率是以5年内可使用1次AED为合理依据(预计心脏骤停发生率为1人次/1000人/年)。
2)EMS急救人员在接到求救后5分钟内到达现场并行电除颤很难保证,如果在社区培训非人员,并配备一定的设备,则可能实现这一目标。经培训的人员可具备以下能力:担任社区的现场救助人员;能够判断是否发生心脏骤停;尽快求助EMS系统(如急救电话):实施心肺复苏(CPR);安全地连接和实施AED。
3)有责任开展BLS救助人员有:、消防队员、保安人员、运动员领队、船员以及客机乘务人员(称为级救助人员),他们应该接受CPR和使用AED的培训;第二级救助人员是在工作现场或公共场所的公众,应学习掌握这2项技术;第三级救助人员(高危人群的家人或朋友)也应学习掌握这2项技术。后两级救助人员掌握救生技术不作为责任要求。
复星北铃作为院前急救领域的开拓者,在移动急救装备和院前急救领域有着深厚的积淀和丰富的市场经验。维伟思医疗作为一家型医疗企业,聚焦心脏节律产品的技术,自主研发的PowerBeat 系列AED已于今年9月底获得国内注册批准并正式上市,将为有效抢救心脏骤停患者赢得“黄金4分钟”。
责任主体不明确,白送也没人要意外的是,地方财政不愿掏钱,并不是AED生产商的事情。 公共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员贺滨告诉健识局,2000年前后,他曾帮广东某企业联系一个大城市的地铁公司,想捐一千台AED。但地铁方的答复是太麻烦,不考虑,后来这事就黄了。 白送的AED都没人要,这才是行业大的尴尬。 急救贾大成也一直在屡败屡劝。近10年来,几乎每一年都有乘客在北京地铁猝死的新闻出现,贾大成多次呼吁地铁要配备AED,“地铁方拒绝社会无偿捐赠的AED,实际上是让地铁里所有需要急救的乘客承担后果。” 地铁这样的公共服务运营商拒绝免费的AED,大的原因是责任主体不明确。这是AED普及难的第二个原因。
如何使用AED?
只要“听它说,跟它做”!按照AED的语音提示和屏幕显示来操作即可。
时间就是生命!!!1分钟内实施胸外心脏按压,抢救成功率可达90%;
4分钟内实施胸外心脏按压,成功率降至50%;
10分钟以上开始抢救,患者的率几乎为;
每延误1分钟成功率下降10%! 研究表明:心脏骤停黄金抢救时间仅为4分钟!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