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加强联结零件的养护维修,发现松弛及失效零件,及时紧固或更换。
5.消灭大轨缝,更换长度不足的短轨,消除因爬行而拉大的轨缝,补足并上紧防爬设备。
三、零件松动、失效和缺落
(一)产生原因
1.养护不良,助长零件失效。如道床捣固不,使道岔各部分出现暗坑、吊板,加大了过岔列车对线路的冲击,道岔震动加剧,零件由松动而失效。
2.忽视零件的及时整修,日常
矿用道岔供应
4.加强联结零件的养护维修,发现松弛及失效零件,及时紧固或更换。
5.消灭大轨缝,更换长度不足的短轨,消除因爬行而拉大的轨缝,补足并上紧防爬设备。
三、零件松动、失效和缺落
(一)产生原因
1.养护不良,助长零件失效。如道床捣固不,使道岔各部分出现暗坑、吊板,加大了过岔列车对线路的冲击,道岔震动加剧,零件由松动而失效。
2.忽视零件的及时整修,日常养护时检查漏项,制订作业计划时,末按项认真调查,应整修时长久放置不管,引起零件失效。3.技术作业不良,不明确零件作用和规格。不熟悉正确的零件安装作业方法,造成安装错误,作业而破坏其他零件,造成新病害。
(六)尖轨扳动不灵
1.产生原因
⑴尖轨爬行,两股前后不一致。
⑵拉杆或连接杆位置不正。
⑶尖轨跟端双头螺栓磨损或间隔铁夹板磨耗严重,螺栓上紧后影响尖轨扳动。
⑷基本轨有弯,滑床板不平直。
⑸拉杆、连接杆、接头铁螺栓孔壁磨耗扩大,螺杆磨细,减弱了尖轨整体框架的刚性。
2.预防整治措施
⑴串动尖轨、基本轨使之处于正当位置,并将尖轨跟端螺栓方正,锁定爬行。
⑵摆正拉杆或连接杆位置。
⑶焊补或更换已磨损超限的双头螺栓、间隔铁和夹板。
⑷整平不平直的滑床板。
⑸保持尖轨跟端轨缝不超过设计规定,不允许挤成瞎缝。
2.预防整治措施
⑴针对辙叉底部存在的空洞和吊板,加强辙叉底部的捣固,特别是叉心和辙叉前后接头处的捣固。
⑵辙叉底板较宽,岔枕间距小,不好捣固。有时采取冒起道钉,抬起辙叉,在适当位置用垫板垫高3~5mm,然后撤除一根岔枕,用起道机抬起岔枕进行捣固。这样逐根进行,既能整治弯曲岔枕,又能提高捣固的坚实程度,提高辙叉基础强度。
⑶借助于有计划更换岔枕的机会,加强辙叉底的捣固。
⑷利用翻转岔枕的办法,均匀地进行辙叉底捣固。
⑸运用经常保养中积累的经验,在辙叉底岔枕顶面垫胶垫,以缓冲受力,处长辙叉和岔枕使用寿命。
9、销钉的安装规则如下:平面压弹片,园柱面朝上。安装销钉时,销钉应涂上黄干油锤击打入。销钉的安装方向应一致。
10、紧固Ⅱ型弹条的螺栓,其拧紧程度以弹条下颏挨到轨距块为准。安装Ⅲ型弹条时必须使用安装工具,严禁使用敲击方法安装弹条。弹条的内圆角边与铁座的 边沿应留出8-10mm 的空余量。拆卸Ⅲ型弹条时,亦必须使用拆条工具。弹条安装后,砼岔枕不许悬空,必须将砼岔枕垫实,以防将弹条张拉变形。Ⅲ型弹条不宜反复拆装,反复拆装次数不得多于三次。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