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不同的用处,楼阁的设计特点也就不一样了,上面提到过,为了能容纳佛像,就是采用空筒式结构。随着唐代以后,更多的建筑采用砖石构造,楼阁内部的空间就不好把握,空筒式建筑就相对少了些。木式楼阁还会常常使用方木相交叠垒成井栏形状的楼阁,这种设计被称为是交干式。
楼阁往往都是分层建筑,同样的楼阁内部,相互之间的联系较少。此外,宋明时期,在楼阁的修建时,常常会采用单一巨大的木材,支
寺庙修缮
由于不同的用处,楼阁的设计特点也就不一样了,上面提到过,为了能容纳佛像,就是采用空筒式结构。随着唐代以后,更多的建筑采用砖石构造,楼阁内部的空间就不好把握,空筒式建筑就相对少了些。木式楼阁还会常常使用方木相交叠垒成井栏形状的楼阁,这种设计被称为是交干式。
楼阁往往都是分层建筑,同样的楼阁内部,相互之间的联系较少。此外,宋明时期,在楼阁的修建时,常常会采用单一巨大的木材,支撑起楼阁的几个主要支柱,往往都是一体的,楼柱与梁枋交搭成为整体框架,这就是通柱式设计。
除了美观和实用外,楼阁建筑还必须要考虑到稳定,毕竟要是楼阁刚刚建好就塌了,那就没有什么意义,后来能有这么多的楼阁保留下来,说明他们在建筑的时候考虑到了这些意外灾害,除了火灾外,地1震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
很多楼阁要建得非常高,这就需要有更好防震措施,高楼承重是一个技术活,明清时期的很多楼阁都是建立在高台上的,这么做本身就保证了楼阁的稳定,在建造楼阁之前,常常会想办法打造好楼台,这就是楼阁的基础,还有一些是建造在巨大的城楼上,比如天1安门上面的楼阁,由于自身就已经处在高台上,自然就能保证稳定性。
此外,在建筑的时候需要考虑到每层的高度,然后安插合适的檐柱,有的楼阁还会增设外檐,利用巨大的外檐柱撑起多层,然后内部安设足够数量的柱子,这就能保证楼层受力均匀,在地1震这些灾害发生的时候,楼阁也不会倒塌,还有一些楼阁,在外挑台的设计上是悬空式。
油灰地仗
油灰地仗是由砖面灰、血料以及麻、布等材料包裹在木构件表层形成的灰壳,主要起保护木构件的作用。由于在它的表面涂刷油漆,所以,它又是油漆的基层。清早期以前的地仗做法比较简单,一般只对木构件表面明显缺陷用油灰做必要的填刮平整然后钻生油。清早期以后地仗做法日益加厚,出现了不施麻或布的“单披灰”,包括一道半灰、两道灰、三道灰及至四道灰做法,更讲究的则有“一布四灰”、“一麻五灰”、“一麻一布六灰”,甚至“二麻六灰”和“三麻二布七灰”等做法。讲究的四合院木构地仗、重点构件要做到一麻五灰,其余构件大多做单披地仗。王1府建筑的地仗可厚于一麻五灰。
在木构件表面做地仗,在清代早期已形成制度。清代以来,木构地仗所以出现越做越厚的趋势,主要原因有二:其一,清代建筑多承自明代,因年久反复修缮,原有构件大多不太平直圆顺,棱角也不完整,只能通过加厚地仗,使麻糊布、过板闸线等工艺手段得以再现昔日光彩;其二,实践使人们懂得,很薄的地仗是不能长期抗御自然界各种侵蚀的,因此加大地仗厚度、加强地仗的拉力也就成为必然。
藤是垂直绿化的理想植物
庭院中天地悠悠、上下交融,如果这时,一枝青藤横穿白墙,披着一身叶片蜿蜒向上,或整面墙被浓密的藤叶覆盖,那么,庭院的静态画面里便又多了生机勃勃的一笔。除了墙上的爬藤,放在小径边水池畔的藤桌椅也可为庭院增添古雅的风韵。其周身散发出的自然与质朴象征着一种休闲与自得其乐的生活方式。另外,轻巧的藤制家具也便于挪动,藤桌或藤椅一只手便可拎起,这也是适合庭院的特点之一。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