厌氧反应器的高度和直径的比为20:1所述步骤(1)中,活性炭为100 300目。所述步骤(2)中,控制反应器的回流比为1:1。所述步骤(2)中,降低水力停留时间至18h。所述步骤(2)中,所述微生物絮凝剂的加入量以反应器内溶液总体积计,每升溶液加入5毫升微生物絮凝剂。所述厌氧反应器的高度和直径的比为15 25:1。所述厌氧反应器的高度和直径的比为20:1。所述有机废水为红薯酒精废水。本发明首先向装
颗粒污泥厂家
厌氧反应器的高度和直径的比为20:1
所述步骤(1)中,活性炭为100 300目。所述步骤(2)中,控制反应器的回流比为1:1。所述步骤(2)中,降低水力停留时间至18h。所述步骤(2)中,所述微生物絮凝剂的加入量以反应器内溶液总体积计,每升溶液加入5毫升微生物絮凝剂。所述厌氧反应器的高度和直径的比为15 25:1。所述厌氧反应器的高度和直径的比为20:1。所述有机废水为红薯酒精废水。本发明首先向装有呈絮状厌氧颗粒污泥的厌氧反应器中加入活性炭,关闭厌氧反应器进出水及电磁阀开关,密闭循环1-池。

实验研究表明,由絮状污泥作为种泥的初次启动时,有机负荷率在0.2~0.4 kgCOD/(kgVSSd)和污泥负荷率在0.1~0.25kgCOD/(kgVSSd)时,有利于颗粒污泥的形成。在污泥颗粒化过程中进水碱度可以适当偏高(但不能使反应器体系的pH>8.2,这主要是因为此时产甲1烷菌会受到严重抑制)以加速污泥的颗粒化,使反应器启动;而在颗粒化过程基本结束时,进水碱度应适当偏低以提高颗粒污泥的产甲1烷活性

培养厌氧颗粒污泥的自制反应器进水为养猪废水,进行不同惰性载体对厌氧颗粒污泥形成影响的对比实验。结果表明,添加大孔型阳离子交换树脂的反应器培养时间为39d,COD去除率达到80%,并出现粒径为2.50~3.00mm的大颗粒污泥,产甲1烷量为9.75mL CH4·(gVSS·d)-1,与添加聚合铝和粉煤灰的反应器相比,产甲1烷菌活性显著强;添加惰性载体与未添加载体反应器相比,培养时间缩短20%~45%,厌氧颗粒污泥活性相差14.00%±0.10%。

内循环(internal circulation, IC)厌氧反应器成熟的颗粒污泥粒径分布是第-反应室颗粒为2.0~2.5mm,第二反应室颗粒为0.8~1.5mm;粒径在1.74mm左右时比产甲1烷活性(specific methanogenic activity, SMA)为1.95g CH4-COD·g volatile suspendedsolids (VSS)~(-1)·d~(-1);粒径为1.0~2.5mm的颗粒污泥,比重为1.02~1.06,机械强度为1600~3400Pa。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