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光温室工程整体布局规划
日光温室工程整体布局规划
如果是规模建设的温室群,应进行总体规划,包括建造方位、温室间道路布置、前后两栋温室间距、水渠、电路规划及附属设备建筑等几个方面。前后两栋温室间的距离,应以当地冬至中午、前栋温室的阴影不影响后栋温室的采光为原则,不同地区其阴影的长度也不同。
附属设备和建筑有农居室、值班室、锅炉室、水泵房、电管房等,
玻璃温室大棚设计
日光温室工程整体布局规划
日光温室工程整体布局规划
如果是规模建设的温室群,应进行总体规划,包括建造方位、温室间道路布置、前后两栋温室间距、水渠、电路规划及附属设备建筑等几个方面。前后两栋温室间的距离,应以当地冬至中午、前栋温室的阴影不影响后栋温室的采光为原则,不同地区其阴影的长度也不同。
附属设备和建筑有农居室、值班室、锅炉室、水泵房、电管房等,在温室的东侧或西侧(依道路规划而定)修建一间小耳房,可放置一些农具,或作为管理人员作业准备室。
温室工程屋顶类型
温室工程屋顶类型
一、平屋顶温室
这种温室结构的屋顶是在两层铁丝网之间铺聚乙烯膜,非常简陋。
二、圆拱型屋顶
这类温室的跨度可达12.8米,特别适合于柔性塑料薄膜作采光材料,同时也适合于硬质塑料板。
三、尖拱型屋顶
与圆拱屋顶温室一样,既适用于柔性塑料薄膜又适用于硬质塑料板作屋面透光材料。但与圆拱屋顶相比,尖拱型屋顶还有两个主要优点:
1. 在高纬度地区,由于屋脊更高,其透光性能也更好。
2. 便于雨水或室内雾滴的自然流落到天沟中,不会在薄膜上形成兜水现象。
四、双坡或单坡屋顶
这种屋顶是普通的一种,适用于包括玻璃在内的各种硬质覆盖材料。
后三种屋顶形状的温室结构,既可以设屋脊通风口(天窗)、天沟通风口(谷间窗),也可以完全密闭不设自然通风口。
我国是世界首位温室起源的
我国是世界温室起源早的
国外温室栽培的起源,以罗马帝国早。罗马哲学家塞内卡(Seneca,公元前3年至公元69年)记载了应用云母片作覆盖物生产早熟黄瓜。又据罗马农学家科拉姆莱(Columella)和诗人马泰阿(Martial)记载,公元1437年间,为了能周年生产黄瓜,冬季用木箱装土,上面覆盖云母片,直接利用太阳光热进行生产。到了1617世纪,欧洲其他和地区保护地设施栽培才有所发展。
法国在17世纪初,采用木箱种植早熟豌豆。亨利四世(15901629年),为了使豌豆更早熟,在法国的北部建造向阳的拱形房屋进行早熟栽培。路易十四 (16401710年)早利用玻璃窗覆盖的温床种植蔬菜,并建成了有简单玻璃屋顶的温室。
温室工程如何防治蚧虫
温室工程如何防治蚧虫
1、改善室内环境,设计通风温室大棚
目前北方的温室大棚,除少数使用进口设备外,大多为传统的封闭式温室大棚,设备落后,甚至根本就没有通风和温湿度调控设备。这种温室大棚极有利于蚧虫的繁衍。在温室大棚的设计上,应注意加强通风性能,以改善温室大棚内湿度过大、通透性差的内部环境,使之既有利子植物正常生长,又不利于蚧虫发生。
2、合理摆放植物,保持植物健壮
对温室大棚植物的管理,既要注意植物本身的生物学特性,又要考虑蚧虫的防治问题,要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一方面注意管理,促进植物健壮生长,提高植物的抗逆性;另一方还要注意温室大棚植物的合理摆放,在了解蚧虫寄主种类的基础下,尽量将具有相同寄生物的植物种类分开摆放,防止蚧虫的交叉传播。同时,当气象条件适宜时,要尽可能地将植物移出室外,减少植物在温室大棚内固定摆放的时间。
3、加强作物检疫,及时清除虫源
加强检疫和清除虫源,是防止蚧虫传播蔓延的有效措施:在苗木调运中,要特别注意检查蚧虫的发生情况。一且发现蚧虫,应在进温室大棚前做必要的处理。对于温室大棚内已发生的蚧虫,应严密注意初的虫源植株,对其进行重点处理。对没有生长前途的虫源植株,要及时清除掉。对有保留价值者,则应单独摆放,及时移离植物群,井进行必要的除治。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