翅片间距对换热性能的影响关于翅片间距对换热性能的影响,Rich研究了管径为13.34mm,管间距为27.5mm,排间距为31.75mm情况下的14种平板翅片盘管的情况。试验结果得到:4排管时,换热性能与翅片间距无关;每排管的压力降也与管排数无关。然而对1排或2排管,规律有所不同。ReDc>5000时,涡流的影响占据了重要位置,翅片间距的影响可忽略。当ReDc<5000时,热交换
碳钢蒸汽盘管定制
翅片间距对换热性能的影响
关于翅片间距对换热性能的影响,Rich研究了管径为13.34mm,管间距为27.5mm,排间距为31.75mm情况下的14种平板翅片盘管的情况。试验结果得到:4排管时,换热性能与翅片间距无关;每排管的压力降也与管排数无关。然而对1排或2排管,规律有所不同。ReDc>5000时,涡流的影响占据了重要位置,翅片间距的影响可忽略。当ReDc<5000时,热交换性能随翅片间距的减小而增大。Wang等人的试验也证实了此观点,同时还证实了对多排百叶翅片和波纹翅片换热器具有相同规律。研究发现:较高的空气流速和较大的管排数都会导致涡流区域的产生,因此,翅片间距对换热系数的影响均可忽略。
当翅片管散热器的传热面积增加一倍时,其换热系数并不能增加一倍,而是要打一个折扣,一般为(0.9---0.7),而且翅片越高,此折扣值越大,甚至降到(0.5)以下。这说明,翅片越高,翅片效率就越低,增加翅片的经济性就下降了。 如果翅片太高太密,容易产生积灰问题,而且清灰困难。翅片太高太密,会增加工艺难度,提高加工成本。 综上所述,选用多大的翅化比合适,要由应用条件和优化设计确定。一般,在能源工程上应用的翅片管,其翅化比在 5---12 之间,而在蒸汽加热,空冷行业,其翅化比在15—22 之间。

通过对翅片热管积灰成因和腐性原因分析,提出提高热管壁温采用钢热管外毅非金属材料燃油中加添加剂以及增加除灰设施来减缓腐蚀。对减压炉空气预热器烟气出口端的排热管进行了涂敷搪瓷处理,将常压炉空气预热器烟气侧中后部及出口排热管更换为无机热传导热管,其中排热管材质升级为钢,并在常压炉预热器烟气侧增设燃气脉冲吹灰设施。运行表明,达到了防腐抽并延长使用寿命的目的。

常压炉的积灰主要有粘性积灰疏松积灰和高温积灰三种。粘性积灰由于燃料油中等含量偏高,金属离子在燃烧中形成氧化物燃料气(脱后干气)中含有燃烧后形成它们在烟气中存在并随烟气运动。
烟气中存在未燃尽的碳粒子及灰分当到达空气预热器时,随着热交换的进行,温度逐渐降低,当在温度附近时,碳粒子及灰分会吸附烟气中的和玩形成的玩和玩氏再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亚硫酸盐硫酸盐,同时还会和热管外壁反应,生成和硫酸铁,很容易沉积在热管翅片间形成灰垢。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