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电池回收,不是选择题,是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制造企业等上下游产业的必答题,在不久的未来,如果我们没有回收、处理废旧电池的能力,就会在竞争中‘出局’。”江苏某动力电池制造厂商技术总监告诉记者,当前企业正在积极布局“回收”业务,投入资金已达数千万元,企业正积极准备,争取申请到下一批《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企业资质。新一轮行业洗牌防止“劣币驱逐良币”,作为新能源汽车产销大
上门自提新能源锂电池回收32650
“动力电池回收,不是选择题,是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制造企业等上下游产业的必答题,在不久的未来,如果我们没有回收、处理废旧电池的能力,就会在竞争中‘出局’。”江苏某动力电池制造厂商技术总监告诉记者,当前企业正在积极布局“回收”业务,投入资金已达数千万元,企业正积极准备,争取申请到下一批《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企业资质。新一轮行业洗牌防止“劣币驱逐良币”,作为新能源汽车产销大省的江苏布局,着力构建覆盖面更广的退役动力电池回收体系。“未来,动力电池回收网点将覆盖全省13个市。”省工信厅节能与综合利用处相关负责人给记者展示了一张“N+X”回收电池行动“路线图”: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建设“N”个大型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区域综合服务中心站,具备收、贮、拆、重组等一体化支撑功能;将全省动力电池回收网点作为“X”纳入回收体系,运用“互联网+回收”等方式,将锂离子类电池等全部纳入回收体系,全省退役电池应收尽收、就近回收、就近利用,逐步建立规范的动力电池回收市场体系。

锂云母开采加工企业江西特种电机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胡春晖表示,作为动力电池的主要原材料,锂的需求大增,而国内锂盐开采主要集中在青海、江西等少数地区,在推动下,锂资源开发进程加速,但受开采和尾矿处理难度大、环保等多种因素影响,目前增量有限,使得价格持续上涨。
事实上,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迅猛发展也导致了供需紧张。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报告显示,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达352万辆,同比增长1.6倍,预测2022年新能源汽车的将达500万辆。
有分析认为,此轮废旧电池回收价格的上涨,供需关系紧张和电池原材料价格上涨虽是,但也不乏投机成为推手。
“眼下国内动力电池回收没有明确的定价机制,存在不正规的市场采取竞价方式回收电池的现象,经正规渠道回收的仅有30%左右。”有人士表示。

据了解,根据规定,动力电池容量衰减至额定容量的80%以下,就面临退役、被强制回收。对于报废的动力电池,主要有梯级利用和回收再生两种处置方式。
具体来看,梯级利用是将电池的使用寿命延长,即将剩余容量较高的退役电池在低要求的电池领域进行二次使用;回收再生则通过干法、湿法等特定回收工艺筛选再生得到有价值的金属材料。回收的电池,可以经过炼制,形成再生可利用原料,供上游厂商生产销售。在供不应求的市场格局下,再生资源回收利用逐步得到了重视。
目前,不少企业也正在扩充回收产能。据了解,天奇股份至2022年末,扩产技改项目建成达产后预计将形成年处理5万吨废旧锂电池的能力。与此同时,天奇股份全资子公司赣州天奇循环拟投资3.8亿元扩大磷酸铁锂电池回收产能,投产后可年处理15万吨磷酸铁锂电池。

动力电池回收相关概念股家:南都电源:公司子公司安徽南都华铂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为开展锂电回收、梯次利用及新材料业务,打通锂电产业链;目前公司首期年处理2.5万吨废旧锂离子电池回收项目正加快建设进度
第二家:芳源股份:公司与威立雅、贝特瑞等公司在动力电池二次利用以及原材料资源可循环利用方面开展合作,共同投资设立动力电池回收拆解企业威立雅新能源科技(江门)有限公司,充分利用威立雅在资源回收领域的渠道,进一步保障公司重要原材料的供应。
第三家:积成电子:在新能源业务领域,公司可提供退役动力电池梯次利用解决方案。
第四家:迪生力:公司持有控股子公司广东威玛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55%股权,广东威玛主营业务为新能源废旧锂电池回收、处理以及资源化再生利用等相关业务。
第五家:华友钴业:旧锂电池资源循环回收利用是公司正在培育的产业,目前具备年处理废旧电池料6.5万吨产能。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