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台灯光的起源
早期戏剧曾有露天或半露天的演出史,都以日光为光源。但随着演出场所搬进室内或夜间演出,开始出现了舞台灯光。据文字记载,1102年后,北宋的汴梁,每逢元宵节都演出“百戏”,看台楼下用坊木垒成舞台,台两旁的垛楼上各挂灯球一枚,大有丈余,内燃椽烛,这是人造光源之始。16世纪欧洲如在室外夜间演出,则用浸过树脂的绳子制成篝灯作为光源。15~16世纪间,
灯光租赁公司
舞台灯光的起源
早期戏剧曾有露天或半露天的演出史,都以日光为光源。但随着演出场所搬进室内或夜间演出,开始出现了舞台灯光。据文字记载,1102年后,北宋的汴梁,每逢元宵节都演出“百戏”,看台楼下用坊木垒成舞台,台两旁的垛楼上各挂灯球一枚,大有丈余,内燃椽烛,这是人造光源之始。16世纪欧洲如在室外夜间演出,则用浸过树脂的绳子制成篝灯作为光源。15~16世纪间,意大利布景师进行了色光照明的试验。17世纪初意大利人在演出中做过控制灯光骤暗的各种试验。
电脑灯设计配置
电脑灯设计配置电脑灯主要布置在舞台上空的顶光灯杆上,可任意调整灯具投射角度,亮度,变换图案,光束大小,颜色等功能,确保满足演出对电脑灯变化要求。
灯光换色器设计配置安装在部分灯具上的换色器,其作用舞台光、染色、色彩变化、衬托剧情,达到多姿多彩的效果。
设备配置1.灯光控制台2.调光硅柜,前后排光相衔接,使舞台表演区获得比较均匀的色彩和亮度。
舞台灯光多点布光的目的
从以上两种布光方式可以看出,布光主要包括主光、辅光、轮廓光、背景光等。从光学角度配置舞台灯光的目的如下:
正面投射的光线是以照明为主,造型为辅。以主题和视点的需要确定主光方向。
侧面投射的光线是以造型为主,照明为辅。是对主光的辅助和补充,起修饰作用。
逆向投射的光线是以轮廓造型为主,会使轮廓的边界清晰而明亮。
光比:受光的明暗比例,可根据创作需求作光比调整,从而获得理想的效果。将以上这些光按投射方位分类就是正面投射光、侧面投射光、逆向投射光、背景光等。
大场景灯光照明还需增加灯具
如果场景很大,可以把它拆分成若干个较小的区域进行布光。由于剧院舞台演出面积很大,人物和景物众多,必须把区域照明组合成照明。根据灯光的照度和投射角度,以及舞台演出的面积大小,需要配置大量的、相应的舞台灯光。舞台灯光除了正面投射光、侧面投射光、逆向投射光、背景光外,还需增加顶光。增加顶光既可以提高舞台区域的基本照度和重点照明,提高头发和肩部的轮廓亮度,更重要的是减少动态人物投射到舞台和相邻人物或景物上斑驳的阴影,避免干扰观众的注意力。剧院舞台地板多为黑色,应该也是为了减少阴影的干扰。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