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断信号主要有两种:带内阻断信号和带外阻断信号。带外阻断信号是指分布在信号频谱之外的无关信号,例如由其它无线传输技术产生的数据信号。带内阻断信号则分布在我们感兴趣的信号频谱之内,例如由相同的无线传输技术在其它终端产生的数据信号。对于无线通信而言,要成功地实现射频接收功能,必须要过滤掉这两种阻断信号。中频多被用来作为传输/接受频率和基带频率的过渡,而这种传输方式正是超外差结构的基
毫米波天线测试
阻断信号主要有两种:带内阻断信号和带外阻断信号。带外阻断信号是指分布在信号频谱之外的无关信号,例如由其它无线传输技术产生的数据信号。带内阻断信号则分布在我们感兴趣的信号频谱之内,例如由相同的无线传输技术在其它终端产生的数据信号。对于无线通信而言,要成功地实现射频接收功能,必须要过滤掉这两种阻断信号。中频多被用来作为传输/接受频率和基带频率的过渡,而这种传输方式正是超外差结构的基础。一般而言,带外阻断信号可以被天线自带的滤波器过滤掉。而中频的存在使我们有机会在信号被混合到基带频率并做数字处理之前将带内阻断信号滤除。另一方面,在发送端,中频常被用来滤除所有从基带转换到中频这个过程中可能产生的伪数据和噪声。
影响毫米波传播的主要气体是氧分子和水蒸气,这些气体的谐振将会对毫米波频率产生选择性吸收与散射。由氧分子谐振引起的吸收峰出现在60和120GHz附近,而由水蒸气谐振引起的吸收峰出现在22和183GHz附近,在整个毫米波频段有四个传播衰减相对较小的“大气窗口”,它们的中心频率在35GHz、45GHz、94GHz、140GHz、220GHz附近,这些“窗口”对应的带宽分别是16GHz、23GHz、26GHz、70GHz。在这些特殊频段附近,毫米波传播受到的衰减较小,比较适用于点对点通信。
毫米波同轴连接器从广义上讲,它是一段同轴线,因此同轴线传输的基本理论在这里也是适用的。但是它毕竟又不详同轴线那样简单,由于结构上的需要,引进了绝缘子,内外导体直径出现台阶。它不可能是一个均匀的同轴线,使电场传输特性发生了改变,另外由于制造上的原因,存在不可避免的误差,使连接器的精度受到影响。这一系列问题是连接器理论需要解决的内容。有些可以通过理论分析与计算求的比较合理的设计参数,但是有些问题因数十分复杂,难以进行理论计算,就是计算也不一定准确,只有通过对典型结构的试验,找出他们的规律性,用以指导连接器的理论设计。
射频同轴连接器主要是因为大站才发展起来的作为毫米波传输线主要有:波导、半硬同轴电缆、软同轴电缆、微带线和作为传输线一部分的毫米波同轴连接器。也就是六十年代的适合,在开始的适合并没有很大到变化和进步,但是因为需要的原因,不得不进行升级和研发,随着毫米波的兴起,在使用频率的提高的小型化,都是要达到合适的使用要求。毫米波射频同轴连接器也就是受到了很大到重视和发展,在开始发展的适合应用技术通过推动力,以产生和放大讯号的有源器件和传输信号的无源器件作为调节。传输毫米波信号的无源器件主要有毫米波传输线及其视为传输线一部分的连接器以及其它毫米波元件。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