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力传感器的处理工艺有哪些?
1、热处理法
多应用于铝合金测力传感器,在毛坯加工成弹性元件后进行,主要有反淬火法、冷热循环法和恒温时效法。
(1) 反淬火法
国内也称深冷急热法。将铝合金弹性元件置于-196℃的液氮中,保温12小时后,迅速用新生的高速蒸汽喷射或放入沸水之中。因深冷与急热产生的应力方向相反而相互抵消,达到释放残余应力
tecsis轮辐式测力传感器
测力传感器的处理工艺有哪些?
1、热处理法
多应用于铝合金测力传感器,在毛坯加工成弹性元件后进行,主要有反淬火法、冷热循环法和恒温时效法。
(1) 反淬火法
国内也称深冷急热法。将铝合金弹性元件置于-196℃的液氮中,保温12小时后,迅速用新生的高速蒸汽喷射或放入沸水之中。因深冷与急热产生的应力方向相反而相互抵消,达到释放残余应力的目的。试验表明,采用液氮———高速蒸汽法可降低残余应力84%,采用液氮———沸水法可降低残余应力50%。
如果测力传感器的弹性体设计不合理,无论弹性体的加工精度多高、粘贴的电阻应变片的多好,测力传感器都以达到较高的测力性能。
因此,在测力传感器的选择过程中,弹性体的结构型式至关重要。
弹性体的设计本属于机械结构设计的范围,但因测力性能的需要,其结构上与普通的机械零件和构件有所不同。
普通的机械零件和构件只须满足在足够强大的安全系数的强度和刚度即可,对在受力条件或构件上的应力分布情况不必严格要求。
然而,对于弹性体来说,除了需要满足机械强度和刚度要求以外,必须保证弹性体上粘贴电阻应变片部位(以下简称“贴片部位”)的应力(应变)与弹性体承受的载荷(被测力)保持严格的对应关系;同时,为了提高测力传感器测力的灵敏度,还应使贴片部位达到较高的应力(应变)水平。
滞后:传感器的“受力(递增)--输出”曲线与"受勳(递减) --输出”曲线在相同负载时输出的zui大差值,一般表示站额定输出的百分比。
蠕变:传感器在相同环境下,相同加载下输出随时间的变化,一般表示为满量程加载30分钟输出的变化量占额定输出的百分比。
安全过载:在不会对传感器参数产生*性偏移下所允许施加的zui大负载。一般以额定 量程的比例形式表示(如150% of F.S.)
极限过载:在不会对传感器造成机械破坏前提下所允许添加的zui大重量。以额定量程的比例形式表示。
补偿温度范围:在补偿温度范围内,额定输出和零点平衡不会超出所标注得区间。
工作温度范围:在工作温度范围内,温度不会对传感器的的各项参数造成不好的影响。
零点温度漂移:零点输出受温度变化的影响。
灵敏度温度漂移:灵敏度(额定输出)受温度变化的影响。
测力传感器输出信号
考虑到灵敏度-般在1.0~2.0mV/N ,供电电压在3~15V ,传感器的输出信号范围在0~30mV之间,在误差范围内,输出信号与所受的力成正比。
通过内置或外接放大器,传感器可以输出0~3.3V , 0~5V , 0~10V , 4~20mA等标准信号。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