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肺复苏PAD的发展战略
AEDs的合理放置非常重要。
有认为,50岁以上人口较多的地区需备有AEDs经常人数超过10000人的地点也应安装AEDs,较理想的方法是总结该区域心脏骤停发病资料,以发病率高的地点作为放置点。
在某一区域建立PAD项目的依据包括:
(1)心脏骤停事件的发生率水平(预计为1次/1000人/年);
(2)求救EMS后,急救人员5分钟内无法到
除颤仪电池代理商
心肺复苏PAD的发展战略
AEDs的合理放置非常重要。
有认为,50岁以上人口较多的地区需备有AEDs经常人数超过10000人的地点也应安装AEDs,较理想的方法是总结该区域心脏骤停发病资料,以发病率高的地点作为放置点。
在某一区域建立PAD项目的依据包括:
(1)心脏骤停事件的发生率水平(预计为1次/1000人/年);
(2)求救EMS后,急救人员5分钟内无法到达现场:
(3)社区EMS系统内经培训的非救护人员,能在收到呼救后5分钟内赶到现场,判断心脏骤停情况,拨打急救电话,并能实施CPR和电除颤。
有研究表明,与其他医疗急救措施相比,由现场急救人员使用AED,和开展PAD项目比较经济。合理地设计和实行PAD项目,可大大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并可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
AED在的推广并不快。国内早从2006年开始进行AED的配置,历经了从意识普及、公众事件推动,再到政策导向的漫长十几年。 “目前装机完成量依然不足10万台。” 10万台看似不少,但放到14亿人口中,就显得捉襟见肘。据行业数据,美国每10万人拥有317台AED、日本每10万人则拥有555台AED。每10万人共享AED数量不足2台。 要让一台AED真正发挥作用,至少要迈过三重门槛。目前,还没有迈出步:AED普及。
心脏骤停可能随时随地发生,急救相关的培训需要面向所有人,需要持续培训。这无疑需要有机构来负责。 AED推广的第三个难题正在于此:谁来负责培训? 目前,承担培训工作的主要还是各地红十字会这样的慈善机构,或者是捐赠企业本身。这一局面无法长期维持。没有的医疗卫生主管部门参与的话,一旦急救失败,可能会面临担责的结果。所以第三方机构参与AED急救培训的热情也无法提高。 蓝帆医疗的赵桐表示,总体而言,国内对急救的认知在不断深化。例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加快推进了部分地区的城市应急救护体系的建立;尤其是2017年,“好人法”更新,明确见义勇为一律不担责,从法律层面免除了民众对急救的。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