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化硅换热器对锻造炉的作用首先体现在提高了燃料的燃烧温度。原炉升温时通常需要三个小时到五个小时左右,而在采用换热器设备后只需要二到三个小时就能达成目标。不仅如此,还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工业中的燃烧条件,还能够提高燃气的温度以及流速,使加热均匀,符合规范。
自从使用了碳化硅换热器,在节约燃料方面的成果也相当显著,大概能达到百分之三十一点一五左右的效果。如果是连续生
碳化硅升膜蒸发器
碳化硅换热器对锻造炉的作用首先体现在提高了燃料的燃烧温度。原炉升温时通常需要三个小时到五个小时左右,而在采用换热器设备后只需要二到三个小时就能达成目标。不仅如此,还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工业中的燃烧条件,还能够提高燃气的温度以及流速,使加热均匀,符合规范。
自从使用了碳化硅换热器,在节约燃料方面的成果也相当显著,大概能达到百分之三十一点一五左右的效果。如果是连续生产的话,那达到的效果会更加优异。
喷淋式换热器:这种换热器是将换热管成排地固定在钢架上,热流体在管内流动,冷却水 从上方喷淋装置均匀淋下,故也称喷淋式冷却器.喷淋式换热器的管外是一层湍动程度较高的液膜,管外给热系数较沉浸式增大很多.另外,这种换热器大多放置在空气流通之处,冷却水的蒸发亦带走一部分热量,可起到降低冷却水温度,增大传热推动力的作用.因此,和沉浸式相比,喷淋式换热器的传热效果大有改善。套管式换热器套管式换热器是由直径不同的直管制成的同心套管,并由U形弯头连接而成.在这种换热器中,一种流体走管内,另一种流体走环隙,两者皆可得到较高的流速,故传热系数较大.另外,在套管换热器中,两种流体可为纯逆流,对数平均推动力较大。套管换热器结构简单,能承受高压,应用亦方便(可根据需要增减管段数目). 特别是由于套管换热器同时具备传热系数大,传热推动力大及能够承受高压强的优点。
管壳式换热器:
管壳式(又称列管式) 换热器是管壳式换热器主要有壳体、管束、管板和封头等部分组成,壳体多呈圆形,内部装有平行管束或者螺旋管,管束两端固定于管板上。在管壳换热器内进行换热的两种流体,一种在管内流动,其行程称为管程;一种在管外流动,其行程称为壳程。管束的壁面即为传热面。管子的型号不一,过程一般为直径16mm 20mm或者25mm三个型号,管壁厚度一般为1mm,1.5mm,2mm以及2.5mm。进口换热器,直径低可以到8mm,壁厚仅为0.6mm。大大提高了换热效率,2012年来也在逐渐推广开来。管壳式换热器,螺旋管束设计,可以大限度的增加湍流效果,加大换热效率。内部壳层和管层的不对称设计,大可以达到4.6倍。这种不对称设计,决定其在汽-水换热领域的广泛应用。大换热效率可以达到14000w/m2.k,大大提高生产效率,节约成本。同时,由于管壳式换热器多为金属结构,随着新版GMP的推出,不锈钢316L为主体的换热器,将成为饮料,食品,以及制药行业的必选。
流程和流道的选择
流程指板式换热器内一种介质同1流动方向的一组并联流道,而流道指板式换热器内,相邻两板片组成的介质流动通道。一般情况下,将若干个流道按并联或串联的费那个是连接起来,以形成冷、热介质通道的不同组合。
流程组合形式应根据换热和流体阻力计算,在满足工艺条件要求下确定。尽量使冷、热水流道内的对流换热系数相等或接近,从而有传热效果。因为在传热表面两侧对流换热系数相等或接近时传热系数获得较大值。虽然板式换热器各板间流速不等,但在换热和流体阻力计算时,仍以平均流速进行计算。由于“U”形单流程的接管都固定在压紧板上,拆装方便。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