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把孩子单独留在车内(上)
无论何时都不要将孩子单独留在车内,高温、缺氧等情况都会夺走孩子的生命。随时锁好后备箱,防止孩子进入,并经常告诫自己的孩子不要在车内玩耍。
2006年8月,湖南省湘潭市一名年仅两岁多的幼儿被滞留在车内长达5个多小时,窒息。2007年5月,安徽省一名3岁幼儿被滞留校车内6小时,没有任何自救能力的孩子终在30℃的高温下昏迷。同年8月,广东省佛山
趣味游戏宝贝减灾工具书家庭篇孩子工具书的作用
不要把孩子单独留在车内(上)
无论何时都不要将孩子单独留在车内,高温、缺氧等情况都会夺走孩子的生命。随时锁好后备箱,防止孩子进入,并经常告诫自己的孩子不要在车内玩耍。
2006年8月,湖南省湘潭市一名年仅两岁多的幼儿被滞留在车内长达5个多小时,窒息。2007年5月,安徽省一名3岁幼儿被滞留校车内6小时,没有任何自救能力的孩子终在30℃的高温下昏迷。同年8月,广东省佛山市一名1岁多的孩子被老师遗忘在幼儿园接送幼儿的车上6个小时而闷死。
在澳大利亚昆士兰州皇家汽车俱乐部进行的测试中,汽车在阳光下停放1分钟后,车内的温度会从摄氏19度上升到30度,七分钟后达到40摄氏度以上的高温。而如果体内温度持续维持在41.5摄氏度,会对人体造成伤害甚至。成年人平均吸氧量约为40毫升/千克体重/分钟,儿童新陈代谢活跃,单位体重的需氧量还要更大。这也就是说,一名体重为25kg的儿童每小时至少需要吸入300升的空气才能维持体内的正常代谢。车内密闭狭小的空间容易造成儿童缺氧,严重情况下可能导致窒息。

儿童乘车存在七个误区(下)
误区四:抱小孩坐车
爸爸开车,妈妈抱着孩子坐在旁边的画面再温馨不过。可是由于孩子一般坐得比较低,头部正好靠在母亲前胸的位置,如果车辆发生猛烈碰撞,母亲的胸部会自然下压,碰到孩子的头部。在惯性作用下,孩子承受的重量剧增,后果不堪设想。
误区五:把孩子独自留在车内
许多父母常会把低龄的孩子留在车内,自己出去办事。在炎热的夏天,这样做是很危险的。因为在门窗紧闭的情况下,10分钟内,车内的温度将升高6摄氏度至7摄氏度,而幼儿体温上升的速度比成人倍至5倍。中暑、窒息哪怕只有几分钟,对他们来说也是非常危险的。
误区六:放孩子在车内玩耍
为了专心开车,父母会在车内放置一些玩具和零食,让孩子在一边独自取乐。行驶时,孩子可能会被有棱角的硬物戳到,或者被花生、果冻之类的食物呛到,都相当危险。
误区七:让孩子把头手伸出窗外
看到迷人的风景,一些父母总忍不住把天窗或者车窗打开,让孩子探出头去欣赏。但是要知道,淘气的孩子有可能被同向或反向驶来的车辆剐撞,或是被树木、建筑物剐撞;你不小心停车熄火、按动开关,可能会伤到没来得及收回头手的孩子。
儿童乘车安全五大误区(上)
在一个有车的家庭中,孩子是车上的“常客”,也是需要受到特别保护的弱小乘客。然而,那些平时习惯于以车代步的家长中,很少有人留意过儿童乘车保护问题,甚至一些家长的做法已经危及孩子的安全,他们自己还浑然不知。下面一一列出,希望能给“父母车族”们提个醒。
盲区一:
让孩子直接坐副座
笔者注意到,多数开车前来接孩子的家长,都让孩子坐在副驾驶位置上,而且根本没有提醒孩子系好安全带。
提醒:让小孩坐在副驾驶位置是危险的。因为小孩的自我保护意识较弱,一旦出现急刹车或者发生碰撞时,副驾驶座上的小孩就会前冲,撞向中控台或者前风挡。即便是给孩子系上安全带,由于儿童的颈椎等比较脆弱,其保护作用也非常有限。而且,如果发生严重碰撞,安全气囊会自动打开,对成人来说会起到保护作用,但对身材较矮小的孩子来说,气囊崩开的位置往往是在孩子的头顶,非但保护不了孩子,反而会对孩子造成伤害。所以,12岁以下儿童乘车必须坐在后排。
盲区二:
家长抱着坐车
据笔者观察,从幼儿园出来的小孩,大多都是由家长抱在怀里乘车的。一些母亲抱着年幼的孩子很自然地坐在副驾驶座上,丝毫没意识到可能存在的危险。
提醒:很多家长认为,自己怀抱着孩子安全,但事实恰恰相反。研究数据表明,当汽车以每小时40公里速度行驶时突然紧急刹车,在惯性的作用下,5.5公斤重的婴儿会变成110公斤。这种情况下,家长根本无力抱住怀中的孩子。同时,因为孩子坐得比较低,头部刚好在家长的胸部时,发生猛烈碰撞时,家长的胸部会猛烈压下孩子的头颈,当速度达到40公里时,大人给孩子的压力会超过1吨,对孩子的伤害可想而知。所以,建议年龄尚小的孩子家长好装配儿童安全座椅。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