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性脱模剂的起始用量为树脂量的1%油性脱模剂通常,内脱模剂的起始用量为树脂量的1%,有效添加范围是基于树脂重量的0.75-2%。应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1、薄壁的简单型材,用量可以适当少些,比如0.8%或更少。2、厚壁或形状复杂的型材需要多加一些。铸造脱模剂的特点:1.能在模样表面形成稳定的隔离膜,大大提高砂芯(型)表面质量和劳动生产率。2.显着降低脱模阻力,降低模样磨损,
mclube
油性脱模剂的起始用量为树脂量的1%
油性脱模剂通常,内脱模剂的起始用量为树脂量的1%,有效添加范围是基于树脂重量的0.75-2%。应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
1、薄壁的简单型材,用量可以适当少些,比如0.8%或更少。
2、厚壁或形状复杂的型材需要多加一些。
铸造脱模剂的特点:
1.能在模样表面形成稳定的隔离膜,大大提高砂芯(型)表面质量和劳动生产率。
2.显着降低脱模阻力,降低模样磨损,防止砂芯(型)损伤,尤其是微裂纹。
油性脱模剂可以在60℃的情况下涂敷于模具的表面,可以采用喷涂,刷涂或用棉布擦的方式。对于喷涂操作,应当使用常规设备并确保气体干燥,建议在通风良好的环境里施工。
1.只涂一薄层即可。涂层必须光滑,连续并保持润湿。不可以只在局部操作直至溶剂完全挥发。喷涂时,喷嘴与模具表面的距离控制在20- 30cm。建议操作时应当从局部开始逐渐扩大至全部面积。
2.开始时,涂2-3层,在每两层之间停留5-10分钟,以确保层的溶剂可以完全挥发。
3.z后一层固化在室温下需要30-40分钟,如将模具加温至100-150℃,可以将固化时间缩短至5分钟。
4.当PCAWCE H-CD7与模具表面结合良好,可以得到好的离型效果。几次使用后,再涂一次,可以提高离型效果。
5.如果某些局部离型困难时,可以全部补涂,或在局部补涂。
脱模剂的稀释比例必须按照厂家说明书的
(脱模剂的稀释比例必须按照厂家说明书的,但也不是必须一样,要根据自身测试使用,找到的稀释比例,但是相差很大,就会出现过浓或者过稀,比例失衡,生产出来的产品也会出现问题。)
脱模剂的稀释比例太低,或者俗称太浓,会导致压铸件表面变色,海融易堵塞排气通道;同样稀释比例过大或者叫太稀,会起不到脱模效果,产品容易拉伤。

脱模剂也叫隔离剂,离型剂
流程:首先将A、B两个组分或材料,加入发泡机内,再加入催化剂和其他辅助材料,通过发泡机的搅拌室,搅拌均与后,然后通过压力注入模具中,聚氨酯材料在模具中发酵,发生化学反应,膨胀,填充满模具内型腔。
但是聚氨酯材料具有强黏粘性,很容和模具粘在一起,这时候就脱模剂发挥作用的时候,脱模剂将在注入前,就要喷涂或者刷涂在模具内表面,喷涂后,脱模剂就粘在模具上,形成一层膜,保护模具,并且隔离开模具和制品/产品,即使聚氨酯材料有黏粘性,有脱模剂存在,就能将金属模具和聚氨酯制品(坐垫)隔离性。所以脱模剂也叫隔离剂,离型剂。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