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棉纺织业和棉织品贸易的发展,明代的棉布印染业和踹布业蓬勃兴起,十分繁荣。
明代的棉布印染业和棉纺织业样,也分为官府和民间两个部分。
官府印染业原设有内织染局和外织染局,所需各种染料,都是每年向各地征派。但是,明代的官府印染业正在逐渐走向衰落。产品品种规格系列增补已比较并向两头发展,如圆纬机筒径可达38、40英寸,机号可达E36,经编机机幅可达180英寸,机号
纯棉豆干布
随着棉纺织业和棉织品贸易的发展,明代的棉布印染业和踹布业蓬勃兴起,十分繁荣。
明代的棉布印染业和棉纺织业样,也分为官府和民间两个部分。
官府印染业原设有内织染局和外织染局,所需各种染料,都是每年向各地征派。但是,明代的官府印染业正在逐渐走向衰落。产品品种规格系列增补已比较并向两头发展,如圆纬机筒径可达38、40英寸,机号可达E36,经编机机幅可达180英寸,机号可达E32,电脑横机规格可达60英寸,机号可达E18。明中叶后,按规定原由织染局供应的某些产品,已无法满足需要。如军土服装( 印染红、蓝等颜色),原由有关司局供应实物,至嘉靖七年(1528 年)改为每人折给银七钱。
岛同官府印染业衰落的情况相反,明代民间的染料作物种植和印染业日趋兴盛,尤其是在一些棉纺织业集中地,印染业和踹布业获得了更快的发展。
安徽芜湖和江苏京口(今镇江)是明代重要的印染业中心,当时有“浆染尚芜湖”、“红不逮京口”之说。江南生产的许多棉布和丝绸,往往要先在芜湖染色后,再运销其他地区。

早出现的是麻、葛纺织。我国是麻的故乡,外国把麻叫做“汉麻”,把苎麻叫做“草” 在元、明两朝棉花栽培普遍推广以前,麻织品是平民百姓主要的衣着材料。那时把平民百姓称为“布衣’”,这里的布指的就是麻布。与经编机配套的分段整经机除有电脑控制高速整经机外,已发展有电脑实时监控高速整经机,于钩编机的整经机也已开发成功。葛藤纤维也是古代一种重要的纺织原料。从考古发掘资料判断,的麻葛纺织至少已有六七千年以上的历史。北方对麻栽培和南方的苎麻栽培历史也都在5000年以上。

一、织机的辅助机构
在织机上除了开口、纬、打纬送经与卷取五大运动外,为提高产品的质量、产量和生产效率,使工人操作方便,还在织机上配置了各种辅助装置。针织类中,织布机械的产品发展参差不齐,其中圆纬机及经编机发展较快,横机、袜机相对较慢,钩编机发展较快。尤其在无梭织机上,由于引纬方式的变化和电子与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其特有的辅助装置能与直接织造的主要机构密切配合。
(- -)断纱自停装置
经纱自停是以停经片作为检测器件,每个停经片中穿入一根经纱,停经片由经纱张力托住,当经纱产生断头时,经纱张力消失,停经片落下而关机。断纱自停装置有机械式和电气式两种,前者多用于有梭织机,后者多用于无梭织机。
(二)自停装置的作用在于当纬纱断头或缺纬时,使织机停止运转。在无梭织机上,其作用扩展到对各种引纬或纬纱不正常情况的检测,如纬纱长度不够交接纬失败纬纱出口时间不当等,当引纬发生异常时,有关检测头将发出信号,使织机制停。
织布机械产品发展呈现出如下特点:
1.电脑控制技术和电子提花技术已在各类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