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视频展播,请点击播放视频作者:山东巨辉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液压折弯机常见故障解决:
故障一:液压折弯机液压系统无压力
1、比例溢流阀的电磁线圈是否得电,比例电磁线圈电压是否符合要求,如上述原因,请检查相关电气原因。
2、检查插装阀是否卡死或主阀芯是否被卡死,以及阻尼小孔堵塞,如果是上述原因,请拆卸溢流阀清洗干净,重新装上。
3、三相电源调
数控折弯机厂家
企业视频展播,请点击播放
视频作者:山东巨辉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液压折弯机常见故障解决:
故障一:液压折弯机液压系统无压力
1、比例溢流阀的电磁线圈是否得电,比例电磁线圈电压是否符合要求,如上述原因,请检查相关电气原因。
2、检查插装阀是否卡死或主阀芯是否被卡死,以及阻尼小孔堵塞,如果是上述原因,请拆卸溢流阀清洗干净,重新装上。
3、三相电源调相,导致电机反转。
故障二:液压折弯机滑块转慢速,时间停顿过长
1、检查油箱油面是否过低,充液口未被淹住,快进时油缸上腔充液吸空引起充液不足。如上述原因可以将油箱油液加至充液口上方5mm以上使充液孔完全被淹住。
2、检查快进速度是否太快,引起充液不足。如上述原因可通过修改系统参数降低快进速度。
3、检查充液阀是否被完全打开,如果是因为油液污染,使充液阀的阀芯活动不灵活有卡滞现象引起充液不足。需要清洗充液阀重新装上使阀芯灵活自如。
故障三:液压折弯机滑块返程正常,快进正常,手动不能慢行向下,折板无力
1、检查控制充液控制油路的“二位四通”换向阀是否工作正常,如果是则引起充液阀未关闭,使上腔与油箱充液口相通,不能建压。导致该阀不能正常工作的原因是没有通电或者被卡死。
2、检查充液阀是否被卡死,如是,请清洁充液阀,重新装上,至使阀芯灵活自如。
故障四:液压折弯机滑块返程速度太慢,回程压力高
此类故障主要是充液阀未打开,此现象刚好与上述故障三的现象逻辑关系相反,可参照故障三的解决方法进行处理。
液压折弯机系统工作原理:
1、泄压
主缸回程保压结束,时间继电器发出信号,2Y得电,阀6处于左位。数控后挡料装置上的靠山由一个数字式伺服电机通过滚珠丝杠和直线导轨来带动,具有很高的定位精度,可达±0。由于主缸上腔压力很高,液动滑阀12处于上位,压力油使外控顺序阀11开启,泵1输出油液经阀11回油箱。泵1在低压下工作,此压力不足以打开充液阀14的主阀芯,而是先打开该阀的卸载阀芯,使主缸上腔油液经此卸载阀芯开口泄回上位油箱,压力逐渐降低。
当主缸上腔压力泄到一定值后,阀12回到下位,阀11关闭,泵1压力升高,阀14完全打开,此时进油路:泵1-阀6左位-阀9-主缸下腔。回油路:主缸上腔-阀14-上位油箱15。实现主缸回程。
2、主缸原位停止
当主缸滑块上升至触动行程开关1S,2Y失电,阀6处于中位,液控单向阀9将主缸下腔封闭,主缸原位停止不动。泵1输出油液经阀6、21中位卸载。
3、下缸顶出及退回
3Y得电,阀21处于左位。进油路:泵1-阀6中位-阀21左位-下缸下腔。回油路:下缸上腔-阀21左位-油箱。下缸活塞上升,顶出。
3Y失电,4Y得电,阀21处于右位,下缸活塞下行,退回。
4、浮动压边
下缸活塞先上升到一定位置后,阀21处于中位,主缸滑块下压时下缸活塞随之下行,下缸下腔油液经节流器19和背压阀20回油箱,使下缸下腔保持所需的压边压力,调整阀20即可改变浮动压边压力。行程向前和行程向后的速度可调,为了保证折弯时的工作安全,前行的速度控制在10mm/s以内,后退时速度可以较快,可达20mm/s。下缸上腔则经阀21中位从油箱补油。溢流阀18为下缸下腔安全阀。
折弯机需要调整的内容:
1、滑块上限的调整
调节撞块I的位置,可使上升的滑块停留在所需的上死点位置,这样可缩短滑块行程距离,减少工作循环时间,从而提高生产率。
2、上、 下模间隙的调整
a、操作工作台右下方按钮箱上的按钮,按标牌指示的方向操作,初调间隙应大于板厚,视所折工件角度的大小来修整间隙。也可用手轮进行微调整,调整值由计算器显示,每增减一个个位数是0.1mm。
b、如若工件角度两端不-致,可松开支钉,把连接杆左移,脱开左、右转动的连接,转动手轮改变-端机械限位的距离,达到微调整工件端角度的目的。
C、如若工件角度两端-致,中间角度不一致,这可使上模微调装置,使用微调时,把上模接近于下模槽,稍放松中段上模接模板和调整块上的螺钉,然后把中段上部的调整斜块。液压油路:每周检查油箱油位,进行液压系统维修后也应检查,油位油窗应加注液压油。在中间角度小的地方,使上模适量凸出,紧固支钉,试折,直到工件全长角度达到允许值上。
3、折弯机折弯力的调整
在表或根据折弯力计算公式算出板料折弯力之千牛值,并按表-计算出指示压力P值,随后调节溢流阀8的手轮,使其产生的力稍大于折板的千牛值即可。
4、后挡料距离的调整
后挡料是折弯板料时在长度方向作定位用,由前按钮箱上的按钮控制电动机调整,其调整值可从按钮箱上的转数表中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