冶炼过程火法炼铜通过熔融冶炼和电解精火炼生产出阴极铜,也即电解铜,一般适于高品位的硫化铜矿。火法冶炼一般是先将含铜百分之几或千分之几的原矿石,通过选矿提高到20%~30%,作为铜精矿,在密闭鼓风炉、反射炉、电炉或闪速炉进行造锍熔炼,产出的熔锍(冰铜)接着送入转炉进行吹炼成粗铜,再在另一种反射炉内经过氧化精炼脱杂,或铸成阳极板进行电解,获得品位高达99.9%的电解铜。该流程简短、适应
QBe2.0单价
冶炼过程火法炼铜通过熔融冶炼和电解精火炼生产出阴极铜,也即电解铜,一般适于高品位的硫化铜矿。火法冶炼一般是先将含铜百分之几或千分之几的原矿石,通过选矿提高到20%~30%,作为铜精矿,在密闭鼓风炉、反射炉、电炉或闪速炉进行造锍熔炼,产出的熔锍(冰铜)接着送入转炉进行吹炼成粗铜,再在另一种反射炉内经过氧化精炼脱杂,或铸成阳极板进行电解,获得品位高达99.9%的电解铜。该流程简短、适应性强,铜的回收率可达95%,但因矿石中的硫在造锍和吹炼两阶段作为废气排出,不易回收,易造成污染。90年代出现如白银法、诺兰达法等熔池熔炼以及日本的三菱法等、火法冶炼逐渐向连续化、自动化发展。
铜的离子(铜质)对生物而言,不论是动物或植物,是必需的元素。人体缺乏铜会引起,毛发异常,骨和动脉异常,以至脑障碍。但如过剩,会引起、腹泻、呕吐、运动障碍和知觉神经障碍。一般来说,牛肉、葵花籽、可可、黑椒、羊肝等等都有丰富的铜质。铜是人体必需的微量矿物质,在摄入后15分钟即可进入血液中,同时存在于红血球内外,可帮助铁质传递蛋白,在血红素形成过程中扮演催化的重要角色。而且在食物烹饪过程中,铜元素不易被破坏掉。

该标准制是以我国现行铜及铜合金冶炼和加工产品化学成分标准GB/T468-1997《电工用铜线锭》、GB/T3952-1998《电工用铜线坯》、GB/T467-1997《高纯阴极铜》和《标准阴极铜》、GB/T5231-2001《加工铜及铜合金化学成分和产品形状》为依据,对原GB/5121-1996《铜及铜合金化学分析方法》和GB/T13293-1991《高纯阴极铜化学分析方法》进行系统修订。采用分析技术替代有毒有害分析方法,用氢化物发生—无色散原子荧光光谱法替代催化示波极谱法测定、锑、硒、碲等;新制订和重新起草了7个分析方法,增加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体发射光谱分析方法,的分析方法等。

※ 印刷
印刷中用铜版进行照相制版。表面抛光的铜版用感光乳胶敏化后,在它上面照相成像。感光后的铜版需加热使胶硬化。为避免受热软化,铜中往往含有少量的银或,以提高软化温度。然后,对版子进行腐蚀,形成分布着凹凸点子图形的印刷表面。
在自动排字机上,要通过黄铜字型块的编排,来制造版型,这是铜在印刷中的另一个重要用途。字型块通常用的是含铅黄铜,有时也用铜或青铜。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