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客来茶罢空无有,卢橘杨梅尚带酸'。有人问他:卢橘是什么果子他说'枇杷是也'。后来有些书里也跟着说'枇杷,一名卢橘。'这多半是苏学士'想当然耳'。因为,在司马相如的《上林赋》里说'卢橘夏熟,黄甘橙楱,枇杷橪柿,亭奈厚i朴'。几样东西是并列陈述的。可见卢橘是卢橘,枇杷是枇杷,中间是不能划等号的。李时珍说:'注《文选》者,以枇杷为卢橘,误矣。'是很对的。
杨万里写枇杷
销售各类时令果品
苏东坡'客来茶罢空无有,卢橘杨梅尚带酸'。有人问他:卢橘是什么果子他说'枇杷是也'。后来有些书里也跟着说'枇杷,一名卢橘。'这多半是苏学士'想当然耳'。因为,在司马相如的《上林赋》里说'卢橘夏熟,黄甘橙楱,枇杷橪柿,亭奈厚i朴'。几样东西是并列陈述的。可见卢橘是卢橘,枇杷是枇杷,中间是不能划等号的。李时珍说:'注《文选》者,以枇杷为卢橘,误矣。'是很对的。
杨万里写枇杷诗道:'大叶耸长耳,一梢堪满盘。荔枝多与核,金橘却无酸。雨叶低枝重,浆流沁齿寒。长卿今在否,莫遣作园官。'前面六句,对枇杷的形状还算描述准确,但没有诗味。虽然孔夫子说过,读诗可以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但诗歌毕竟不是植物教科书。郭沫若写《百花齐放》,就是一个失败的著例。杨万里的这首枇杷诗倒像开了郭氏这类诗的先河。至于后两句,更不知他说些什么。司马相如虽然在《上林赋》中写到了枇杷,但他并没有表现出馋涎欲滴的模样,也没有如孙猴子有偷蟠桃的记录,做不做园官有什么打紧
还有一首有关枇杷的打油诗,道是有人送枇杷与人,附函说:送上琵琶两筐云云。收礼的人于是作诗道:'枇杷不是这琵琶,只为当年识字差。若使琵琶能结果,满城箫管尽开花。'诗虽俏皮,但一面吃着人家送来的枇杷,一面作诗嘲讽,也让人觉得不是滋味。字那么多,要不写错几个字,也难。如果写错两个字就要作首诗,这样的诗是可以无穷无尽的。
上世纪三十年代初,刘半农是北大招考的阅卷官,因为考生写了几个错i别字,便大发诗兴,做了好几首阅卷杂诗,把考生大大地讥讽了一顿。其中一首因学生把'留学'写成了'流学',刘先生便道:'先生犯了弥天罪,罚往西洋把学流。应是九流加一等,面筋熬尽一锅油。

幼年果园施肥:幼年果园应采取薄施勤施的原则。年施肥4-5次,以氮、磷为主,促进枝梢营养生长迅速扩大树冠。第i一年定植后至萌芽2-3厘米时施第i一次肥,株施尿素5-10g,磷酸一铵5g(或过磷酸钙10g)、清粪水(1:10)3-5kg。每15至20天一次。促发春梢和夏梢。到7月份停止追肥,并控水,以促进花芽分化,9-10月份再追肥一次。
第二年于2月、3月、5月、9月、11月各追肥1次,每次株施尿素50g,清粪水(1:10)5-10kg,在2月和11月各施过磷酸钙100g,3月追施硫酸钾50g.如果结合促花措施,第三年已有一定的产量,年施肥四次即可,分别于3月上旬,5月下旬,9月下旬,11月下旬各施肥一次,钾肥在3月上旬施入、磷肥在11月下旬施入,5月下旬施氮肥。

排水与灌i水 枇杷不耐水渍,雨季积水易造成烂根,影响生长甚至死树。因而在排水不畅的平地或粘土上建园,应每2-4行开一条40-50cm深的排水沟,以利雨季排水。尤其在7-8月花芽生理分化期更应该注意排水工作,保持适当干旱,有利于花芽分化。在果实成熟期间若降雨过多,易造成果实着色不良或裂果,此期应注意排水。3-4月春旱期间正值幼果发育时期,应适当灌i水,9-10月的夏秋干旱,对花穗的生长发育有严重影响,如天气干燥也应灌i水抗旱。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