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体的生物学活性体现在:
(1)特异性结合抗原:抗体本身不能直接溶解或杀伤带有特异抗原的,通常需要补体或吞噬细胞等共同发挥效应以清除病原微生物或导致病理损伤。然而,抗体可通过与病毒或的特异性结合,直接发挥中和病毒的作用。
(2)补体:IgM、IgG1、IgG2和IgG3可通过经典途径补体,凝聚的IgA、IgG4和IgE可通过替代途径补体。
(3)结合细
单抗定制
抗体的生物学活性体现在:
(1)特异性结合抗原:抗体本身不能直接溶解或杀伤带有特异抗原的,通常需要补体或吞噬细胞等共同发挥效应以清除病原微生物或导致病理损伤。然而,抗体可通过与病毒或的特异性结合,直接发挥中和病毒的作用。
(2)补体:IgM、IgG1、IgG2和IgG3可通过经典途径补体,凝聚的IgA、IgG4和IgE可通过替代途径补体。
(3)结合细胞:不同类别的球蛋白,可结合不同种的细胞,参与应答。
(4)可通过及粘膜:球蛋白G(IgG)能通过进入胎儿血流中,使胎儿形成自然被动。球蛋白A(IgA)可通过消化道及呼吸道粘膜,是粘膜局部抗的主要因素。
(5)具有抗原性:抗体分子是一种蛋白质,也具有刺激机体产生应答的性能。不同的球蛋白分子,各具有不同的抗原性。
球蛋白不是的
首先,丙种球蛋白注入人体后产生的力是被动给予的,不是自身主动产生的,一般2周就被排泄,之后体内丙种球蛋白的含量又恢复到原来水平,要长期保持体内所含丙种球蛋白的高水平,就必须每隔2周1次。
其次,应用丙种球蛋白有一定的适应症,因为该药随所含抗体量的不同而预防效果各异。普通的丙种球蛋白主要用于预防、甲肝、流行性等,想用丙种球蛋白来预防各种疾病是不可能的。
第三,如果反复丙种球蛋白,因其本身可作为抗原,刺激人体产生一种对抗丙种球蛋白的抗体,即抗抗体,一旦再丙种球蛋白,就会被抗抗中和,不能发挥其抗病作用。

抗体的L链是由C、V、J三个基因簇编码的,H链由C、V、D、J四个基因簇编码的。V是编码可变区,有300个种类;D编码高变区,有15 ~ 20个种类;J编码连接V、C的结合区,有4~5个种类;C编码恒定区,仅有一种。这些外显子通过多种多样的重排,所合成出的肽链,还要再进一步进行L和H链组合,这样生成的抗体种类就非常多了。抗体基因重排是发生在淋巴细胞分化的时候。

1937年,有人用电泳法将人的蛋白分为白蛋白、甲种球蛋白、乙种球蛋白和丙种球蛋白,不久又证明了抗体存在于丙种球蛋白中,长期以来丙种球蛋白就成为抗体的代名词。但以后又发现部分乙种球蛋白亦具有抗体功能。因此,把具有抗体活性及抗体分子相关的球蛋白,统称为球蛋白。1964年在日内瓦召开的人类球蛋白命名会议上,把抗体统一命名为球蛋白G、球蛋白A、球蛋白M,以后又发现了球蛋白D和球蛋白E,共有五类球蛋白,而每一类球蛋白又有许多亚型。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