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R和AED联合应用
患者发生心脏骤停,急救人员应立即联合实施CPR和AED。大部分情况下,心脏骤停复苏时常需要2名或更多的急救人员。一般包括以下3项:
(1)启动EMS系统:
(2)实施CPR;
(3)实施AED操作。
电除颤成功使呼吸和循环恢复后,应将患者置于恢复体位,并继续连接AED行连续监测,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和循环体征。
3M逃生呼吸器厂家
CPR和AED联合应用
患者发生心脏骤停,急救人员应立即联合实施CPR和AED。大部分情况下,心脏骤停复苏时常需要2名或更多的急救人员。一般包括以下3项:
(1)启动EMS系统:
(2)实施CPR;
(3)实施AED操作。
电除颤成功使呼吸和循环恢复后,应将患者置于恢复体位,并继续连接AED行连续监测,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和循环体征。
除颤的能量
成功电除颤取决从室颤发生到行电除颤的时间。除时间因素,仍需选择适当的能量。传统推荐单相波除颤能量为200J,第二次和第三次除额能量可仍是200J或者提高到360J,经过3次连续除额后即可达到99%的除颤成功率。经胸行心房颤动电转复时,应用低能量(120J)、直线形、脉冲双相波效果优于200J单相波。
只有医生才能使用AED吗?
AED是一款自动化,像傻瓜机一样操作简单,即便是非人士次使用依然可以做到得心应手,操作全程语音提示,同时显示屏还会配合图示对操作者进行指引。AED还是一个安全性非常高的,连接完成后它会自动分析患者的心律,并给出建议或者不建议的提示,如果患者是一名不需要除颤的患者,AED便不会充电,也不会对患者实施,因此不会有因误操作而伤害到患者的可能。
责任主体不明确,白送也没人要意外的是,地方财政不愿掏钱,并不是AED生产商的事情。 公共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员贺滨告诉健识局,2000年前后,他曾帮广东某企业联系一个大城市的地铁公司,想捐一千台AED。但地铁方的答复是太麻烦,不考虑,后来这事就黄了。 白送的AED都没人要,这才是行业大的尴尬。 急救贾大成也一直在屡败屡劝。近10年来,几乎每一年都有乘客在北京地铁猝死的新闻出现,贾大成多次呼吁地铁要配备AED,“地铁方拒绝社会无偿捐赠的AED,实际上是让地铁里所有需要急救的乘客承担后果。” 地铁这样的公共服务运营商拒绝免费的AED,大的原因是责任主体不明确。这是AED普及难的第二个原因。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