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出生前,体内已经有分化成熟的B细胞并分布在血液和淋巴中。B细胞成熟的标志是:它们的细胞膜上有了球蛋白样结构形式的特异性抗原受体。出生后,在中以每天100万个的速率产生B细胞。在抗体方面,新生儿不能产生抗体,其血浆中的IgG是胎儿时期由母体经转运到胎儿血循环中的;出生3个月后,在外周血中开始能检测出他自身产生的抗体;1岁时,血液中IgM含量可达到成人的水平;6~7岁时,IgG和Ig
Arl1 antibody
人出生前,体内已经有分化成熟的B细胞并分布在血液和淋巴中。B细胞成熟的标志是:它们的细胞膜上有了球蛋白样结构形式的特异性抗原受体。出生后,在中以每天100万个的速率产生B细胞。在抗体方面,新生儿不能产生抗体,其血浆中的IgG是胎儿时期由母体经转运到胎儿血循环中的;出生3个月后,在外周血中开始能检测出他自身产生的抗体;1岁时,血液中IgM含量可达到成人的水平;6~7岁时,IgG和IgA也达到了成人的水平。

1937年,有人用电泳法将人的蛋白分为白蛋白、甲种球蛋白、乙种球蛋白和丙种球蛋白,不久又证明了抗体存在于丙种球蛋白中,长期以来丙种球蛋白就成为抗体的代名词。但以后又发现部分乙种球蛋白亦具有抗体功能。因此,把具有抗体活性及抗体分子相关的球蛋白,统称为球蛋白。1964年在日内瓦召开的人类球蛋白命名会议上,把抗体统一命名为球蛋白G、球蛋白A、球蛋白M,以后又发现了球蛋白D和球蛋白E,共有五类球蛋白,而每一类球蛋白又有许多亚型。

球蛋白实质是蛋白质,体液过程中的抗体就是球蛋白,球蛋白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抗原决定簇,并与抗原结合,凝聚成大颗粒并使抗原失去毒性(即攻击能力)然后与抗原一起被吞噬细胞吞噬分解。
球蛋白就是抗体。
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为效应B细胞。
效应B细胞作用是分泌抗体,抗体与抗原结合,凝聚,被吞噬细胞吞噬。
抗体又名抗,凝集素,球蛋白。
不同细胞表面具有不同Ig的Fc受体,分别用FcγR、FcεR、FcαR等来表示。当Ig与相应抗原结合后,由于构型的改变,其Fc段可与具有相应受体的细胞结合。抗体与Fc受体结合可发挥不同的生物学作用:
1.介导I型反应变应原刺激机体产生的IgE可与嗜碱性粒细胞、肥大细胞表面IgE高亲力受体细胞脱颗粒,释放组胺,合成由细胞FcεRI结合。
2.调理吞噬作用 调理作用(opsonization)是指抗体、补体C3b、C4B等调理素(opsonin)促进吞噬细菌等颗粒性抗原。
3.发挥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