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系统技术优势
(1)采用初期雨水排空弃流方式,无初期雨水积留,避免了二次污染;
(2)通过控制蓄水池进水水质,保证后续处理系统在设计水质安全范围内运行;
(3)经济、集成式设备,减少了安全分流井、初期雨水过滤井的投资;
(4)的安全分流、溢流设计,保证系统安全运行,保证排水安全;
(5)雨水系统采用集成PLC可编程控制,实现智能一体化运行;
雨水收集设备
2.2 系统技术优势
(1)采用初期雨水排空弃流方式,无初期雨水积留,避免了二次污染;
(2)通过控制蓄水池进水水质,保证后续处理系统在设计水质安全范围内运行;
(3)经济、集成式设备,减少了安全分流井、初期雨水过滤井的投资;
(4)的安全分流、溢流设计,保证系统安全运行,保证排水安全;
(5)雨水系统采用集成PLC可编程控制,实现智能一体化运行;
(6)物理式水处理技术,节能减排,绿色没有污染,无化学污染物排放,后期管理费用低;
(7)利用集成式控制,将各设备的运行结合,对水量、水位及运行时间进行智能切换控制,达到节能效果;
(8)根据汇流面积,采用降雨雨量、雨水水质、雨水频率控制弃流,根据储水水位控制收集时间;
(9)结合用水水质、水量、工况及相关要求,合理经济的发挥设计施工、运行、管理优势,服务本系统。

3、雨水深化设计
3.1 雨水综合利用系统分析
①雨水量概况分析;②中水回用需水量平衡分析计算;③蓄水沉淀池的计算;④雨水处理能力设计;⑤清水池设计计算。
3.2 雨水综合利用系统系统工艺流程分析
3.3 雨水弃流处理系统
3.3.1 雨水弃流处理系统设计
初期径流弃流量应按照下垫面实测收集雨水的CODcr、SS、色度等污染物浓度确定,当无资料时,屋面雨水弃流可采用2~3mm径流厚度;连续降雨期径流水质较好,可适当减少弃流量。屋面雨水收集系统的弃流装置宜采用自动控制弃流装置,同时保证安全排水、洪峰安全分流要求。

雨水弃流可采用雨水收集自动分流站经弃流、过滤后汇集到雨水收集池。参考设计图纸,可将雨水管汇集至干管后进行弃流,进水管径与分流管径按实际配水管径定制口径;考虑到后续蓄水池的容积,并且考虑到雨水值的不确定性和收集大化,选择弃流器管径,同时为保证系统排水安全,在雨水收集自动分流站设置分流口。考虑到后续蓄水池的容积,并且考虑到雨水值的不确定性和收集大化,选择弃流器管径,同时为保证系统排水安全,在雨水收集自动分流站设置分流口。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