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壳板式换热器流道的结构是怎样的?
管壳式换热器是由前水室、管束、筒体、后水室等组成。管束采用可抽式管束,它由前后管板、折流板、拉杆、定距管、换热管组成。拉杆与管板、拆流板采用丝扣连接,换热管与管板采用胀接加密封焊。在壳侧水入口处的管束上设置防冲板,以防止被冷却水直接冲刷换热管。为了减少管束装入或抽出筒体时的摩擦力,在管束上设有滑轨。为了检查清理室中垃圾、泥沙及管子的堵
U型管壳式换热器定做
管壳板式换热器流道的结构是怎样的?
管壳式换热器是由前水室、管束、筒体、后水室等组成。管束采用可抽式管束,它由前后管板、折流板、拉杆、定距管、换热管组成。拉杆与管板、拆流板采用丝扣连接,换热管与管板采用胀接加密封焊。在壳侧水入口处的管束上设置防冲板,以防止被冷却水直接冲刷换热管。为了减少管束装入或抽出筒体时的摩擦力,在管束上设有滑轨。为了检查清理室中垃圾、泥沙及管子的堵塞等,在前后水室端盖上设有检查孔。为了监视水水换热器的运行情况,在被冷却水侧(除盐水侧)及冷却水侧(海水侧)进出口都设置温度和压力测点,此外还设有排气和放水接口等。
双壳程换热器可以改善热效应。分流式换热器,适用于大流量且压降要求低的情况。中间的隔板作为冷凝器时可以采用有孔板;双分流式换热器,适用于低压降的情况,当一物流与另一物流相比温度变化很小的情况,以及适用于温差很大或者传热系数很大的情况,由于现有的双壳程纵向隔板的密封效果并不十分可靠。因此 在工艺要求比较苛刻场合,有时要将2台或3台重叠放置,壳程用接管相互联通,以达到真正的壳程分程目的。
一、横向流纵向流的工艺计算已相当完备,计算结果准确,螺旋流结构由于产生时间较短。加之实际结构与理想模型差距较大,工艺计算不够完备;
二、壳程用于蒸发类型的换热器一般选用横向流结构即可,因为纵向流结构;螺旋流结构制造比横向流复杂得,制造费用也高。蒸发类型的换热器一般壳程要求有较大的蒸发空间,阻挡蒸发气流的部件越少越好。
三、要求总传热系数高;由于纵向流和螺旋流都具有强化壳程传热的特点,选用这2种结构是恰当的。

浅谈管壳式换热器用膨胀节也可分为哪些?
管壳式换热器用膨胀节也可分为单层和多层膨胀节:
一、对于此设备,在保障设计要求的承载能力,补偿呈刚度和疲劳寿命的前提下,应优先选用单层波形膨胀节。
二、在下列情况子下,管壳式换热器可选用多层波形膨胀节
1、须承受较高压力,且要求较大的位移补偿能力;
2、承受较高的疲劳寿命的要求;
三、管壳式换热器采用多层波形膨胀节结构的特点如下:
1、柔性好,补偿能力高;
2、疲劳寿命比单层结构高(国外资料介绍是单层的6 倍);
3、结构紧凑,节省材料;
4、在高压情况下,不会突然,不易有危险性。

【螺旋缠绕管式换热器有哪些优点】
螺旋缠绕管式换热器和普通列管式换热器来说,各有优缺点。螺旋缠绕管式换热器换热面积大,,但对介质纯洁度要求避免绕管堵塞,不易检修,普通列管式便于维修,通用性强,主要看使用目的。螺旋缠绕管式换热器的优点:
1、结构紧凑,单位体积换热面积大,能实现100~170m2/m3布置;
2、能够同时处理多种介质(多股流),且冷热端传热温差小,传热;
3、管内允许操作压力高,设备压力适应范围广;
4、具有良好的挠性,换热管热膨胀效应可以自行补偿;
5、容易实现大型化,可以减少设备数量,目前的绕管式换热器换热面积已经达到25000m2 ;
6、传热效果好,冷能/热能回收,从而能够降低系统能耗。
管壳式换热器的内部零件介绍】
管壳式换热器金属缠绕垫片一般有管箱垫片,浮头垫片,管箱侧垫片外头盖垫片和头盖垫片等几种,根据不同管程有不同的垫片形式。
多管程的一般需要在内环上带不同形式的筋条,筋条通常采用包覆筋或者是实芯筋两面贴石墨;.筋条被焊接在缠绕垫片的内环内侧生产工艺比较烦杂,有些内环密封面小于6mm的一般用直径3.2mm的不锈钢条作为内环使用,基本体生产同标准缠绕垫相同。
换热器带筋金属缠绕垫片性能特点:
1.缠绕垫片的缠绕面和法兰面紧密结合.确保密封效果发挥良好,
2.在温度和压力交变的工况下.使用效果突出,
3.缠绕垫片的内环对垫片的抗压性能提供保障,
4.可以根据不同的要求变换筋条的结构和形式.保证在不同工况下密封效果.
换热器带筋金属缠绕垫片使用设备:管壳式换热器管箱垫片,浮头垫片,管箱侧垫片外头盖垫片和头盖垫片等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