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业数据采集是现实基础,在外业数据采集上,将严格按照项目要求的数据采集规范进行。外业数据信息采集一般需先按照项目的采集要求制定采集方案,方案中将明确采集的数据精度、数据内容、类型等信息,并规范整个采集的流程。
外业采集包括车载激光移动测量系统采集、背包激光系统采集和外业调绘补采,对于可通车街道两旁数据,主要利用车载激光移动测量系统进行外业数据采集;对于人行辅道、人行隧道、涵
工程测量控制
外业数据采集是现实基础,在外业数据采集上,将严格按照项目要求的数据采集规范进行。外业数据信息采集一般需先按照项目的采集要求制定采集方案,方案中将明确采集的数据精度、数据内容、类型等信息,并规范整个采集的流程。
外业采集包括车载激光移动测量系统采集、背包激光系统采集和外业调绘补采,对于可通车街道两旁数据,主要利用车载激光移动测量系统进行外业数据采集;对于人行辅道、人行隧道、涵洞等车辆无法行驶到的道路区域,以及一些单点全景站点及特殊位置,则需要采用人工补采的方式进行相应数据采集。可承接各种测量工程项目,河道测量,路基测量,桥涵测量,隧道测量,隧道变形测量(地表沉降观测,收敛测量,拱顶下沉),导线测量,高程测量。
总体而言,外业采集流程分为三个阶段,分别为前期准备阶段、数据采集阶段以及数据整理阶段。

内业处理主要包括原始数据预处理、道路标示标牌等数据提取、实景三维数据生产,以及属性数据调绘填充:
原始数据预处理主要通过数据预处理软件(HD Scene)将HiScan-S获取的原始数据进行融合解算处理、输出带坐标的点云以及和点云配准了的全景影像(影像点云);
根据点云配准了的全景影像中间成果数据,通过点云数字测图软件(HD ptCloud Vector forArcgis)将道路边线、道路中间线、标示标牌等交通道路要素数据空间信息提取出来,输出得到二维矢量图数据;
实景三维数据生产主要通过三维实景数据生产软件(HD ptCloud StreetView)进行线路轨迹编辑、三维面片提取、隐私理、全景切片等,并将处理后的成果数据存入三维实景影像库;
对于提取得到的二维矢量图数据,由于有的属性是可以从点云与影像数据中提取到的,例如标示牌高度等,但也存在很多特殊属性是外业调绘不到的,例如道路建设单位、建设时间等。因此需要进行相应的内业道路档案查询,在Arcgis中将相应的属性信息填充输入到属性字段中,形成完整的二维矢量图与属性库。这些都将推动测绘工程产业化的进程,测绘工程必将成为一个高技术、高收入的职业,前景看好。另外需要对二维矢量图进行检查工作和局部修正。
测绘服务工程测量控制
在地球东经94°48′15″,北纬40°02′10″的位置,坐落着20世纪有价值的发现——敦煌莫高窟。莫高窟俗称千佛洞,始建于公元366年,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历代的兴建,形成巨大的规模,虽然在漫长岁月中遭受大自然的侵袭和人为的破坏,但至今仍保留有492个洞窟,壁画4.5万平方米,泥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大、内容丰富的艺术。1987年,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96号洞窟是莫高窟的标志性建筑——九层楼,楼高45米,是莫高窟高的洞窟,依山崖而建,里边供奉的是目前世界大的窟内佛像,始建于初唐时期。网格化也就是将城市按区域规划成网格,一个路灯、一个井盖……只要是你看到的东西,它的位置都能通过测绘测量出来,反映在所属的网格中。
由于受到2011年强降雨影响,导致九层楼崖体与建筑之间发生渗漏,加之局部古建筑结构因年久失修而发生位移、松动和腐朽,所以在2013年5月对其进行第六次修复工作。
此次修缮工作共投资500多万元,预计8个月时间工期,所以花费近一个月时间从底部搭建了脚手架对九层楼的楼外进行维修。借此机会,利用现代化的设备对修缮后的建筑进行三维扫描,保存测量原始数据便于以后的利用分析;同时对佛像和楼体进行三维建模,以便建立三维数字化展示平台,让游客不到其地也能身临其境感受真实的洞窟数据,这样更利于对的保护。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