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来听听在“2016钢结构发展高峰论坛”上两位老总的发言。一位是马钢董事长高海建。他说,1999年,马钢引进条H型钢生产线,钢结构有过一段春天,发展的很快。10多年过去了,钢结构现在遇到的问题还是当年的问题,只不过暴露的更加尖锐和充分而已。钢结构发展路长道远,恕我直言,还没有这种文化,没有这种消费,也没有庞大的支持体系,现在不应该成为主流。另一位是宝钢钢构董事长郝荣亮
钢结构生产线厂家
我们来听听在“2016钢结构发展高峰论坛”上两位老总的发言。一位是马钢董事长高海建。他说,1999年,马钢引进条H型钢生产线,钢结构有过一段春天,发展的很快。10多年过去了,钢结构现在遇到的问题还是当年的问题,只不过暴露的更加尖锐和充分而已。钢结构发展路长道远,恕我直言,还没有这种文化,没有这种消费,也没有庞大的支持体系,现在不应该成为主流。另一位是宝钢钢构董事长郝荣亮,他说,钢结构能做到1亿吨吗?1亿吨可以救得了钢构行业吗?救不了!有人说我们的钢产能是10亿吨,有人说钢产能12亿吨,我宁肯相信是12亿吨,因为有很多钢厂其实就没饱和。有人说经济加在一块钢产量4亿吨就够了,有的人说是应该美国的10倍也就是8亿吨。我觉得不见得都有道理,日本现在是1亿吨左右,美国大概8千万吨到1亿吨吧。美国不是发展得好好的嘛?那么多航母、那么多军舰。而日本不是也发展得好好的嘛。去年进口国外的钢材有2万吨。过剩这么多,为什么还不能替代进口这一块呢?
钢结构走向海外市场将面临诸多挑战。
首先是技术上的挑战。钢结构设计、制作和安装规范与所在准存在差异,部分钢结构标准国际认可度不高。钢结构材料种类和型材与所在国不同。企业不熟悉国外工程建设标准,以英文表达合同和图纸,存在语言障碍。同时,企业的盲目制作和安装,可能引起索赔。
材料不接轨,“以强代弱”“以大代小”,吃亏太大。同时,海外施工有时不能采用的钢材,费时、费钱,使得优势变劣势。因此,钢结构企业提升设计能力并为所在国接受,而道远。
同时,加强中外合作,特别是与欧美的合作。加强与国际工程管理咨询公司合作,减少工程管理风险,注重中外双方的优势互补。例如,外方在初步设计、工艺设计、基础设计、详细设计等方面多发挥作用,中方在承担国内采购、制作加工、运输、现场施工管理、降低成本方面多发挥作用;外方可提供一些国际通用的程序,中方可根据实际情况加以实施;中外双方共同承担安全、质量、检测和控制等工作。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