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50年代末,工业机器人起初开始投入使用。约瑟夫·恩格尔贝格(Joseph F.Englberger)利用伺服系统的相关灵感,与乔治·德沃尔(GeorgeDevol)共同开发了一台工业机器人——“尤尼梅特”(Unimate),于1961年在通用汽车的生产车间里开始使用。起初的工业机器人构造相对比较简单,所完成的功能也是捡拾汽车零件并放置到传送带上,对其他的作业环境并没有交
机器人技术
20世纪50年代末,工业机器人起初开始投入使用。约瑟夫·恩格尔贝格(Joseph F.Englberger)利用伺服系统的相关灵感,与乔治·德沃尔(GeorgeDevol)共同开发了一台工业机器人——“尤尼梅特”(Unimate),于1961年在通用汽车的生产车间里开始使用。起初的工业机器人构造相对比较简单,所完成的功能也是捡拾汽车零件并放置到传送带上,对其他的作业环境并没有交互的能力,就是按照预定的基本程序准确地完成同一重复动作。“尤尼梅特”的应用虽然是简单的重复操作,但展示了工业机械化的美好前景,也为工业机器人的蓬勃发展拉开了序幕。自此,在工业生产领域,很多繁重、重复或者毫无意义的流程性作业可以由工业机器人来代替人类完成。
随着计算机控制技术的不断进步,工业机器人将逐渐能够明白人类的语言,同时工业机器人可以完成产品的组件,这样就可以让工人免除复杂的操作。工业生产中焊接机器人系统不仅能实现空间焊缝的自动实时跟踪,而且还能实现焊接参数的在线调整和焊缝质量的实时控制,可以满足技术产品复杂的焊接工艺及其焊接质量、效率的迫切要求。另外随着人类探索空间的扩展,在恶劣环境如太空、深水以及核环境下,工业机器人也能利用其智能将任务顺利完成。
由于机器人结构控制上的复杂性,使用工业机器人的员工需要培训才能操作。如果操作不当,就算是一个简单的动作,也可能出现很大的安全事故。相比之下,对于一些简单的工序,由人工来完成会方便很多。
自主的意识判断和带有情感的创造性是人类的显著特点,也是人类至今还牢牢将机器人控制在手里的原因。在工业上,工人之间可以相互交流,可以在不同情况下分析问题,可以及时处理突发情况。而机器人按照特定的程序“思考”,一旦环境突变,还有可能造成机器瘫痪甚至引发安全事故。在一些需要加入艺术成分的工业和产品设计上,机器人更加难以达到人类的水准。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