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车间系统选型原则
1)完整性。很多系统只是停留在生产、库房、质量等部分模块上,不能够对车间进行多方位的管理,这类系统不能称之为真正意义上的数字化车间或MES系统。
2)性。制造企业需要的是一套理念及技术的系统,数据自动采集、协同制造等都是数字化车间的核心功能,虽有很大的技术难度,但只有真正突破这些技术瓶颈,才能支撑起智能制造的发展需要,才能很大程度地发
数字化工厂管理系统设计
数字化车间系统选型原则
1)完整性。很多系统只是停留在生产、库房、质量等部分模块上,不能够对车间进行多方位的管理,这类系统不能称之为真正意义上的数字化车间或MES系统。
2)性。制造企业需要的是一套理念及技术的系统,数据自动采集、协同制造等都是数字化车间的核心功能,虽有很大的技术难度,但只有真正突破这些技术瓶颈,才能支撑起智能制造的发展需要,才能很大程度地发挥车间的生产潜能,而不仅仅满足于台账的电子化或者简单的看板管理。
3)成熟性。系统应该是有行业成功案例的成熟产品,并具有良好的灵活性和扩展性。尽量是平台化产品,便于根据企业实际情况进行定制开发与系统部署,减少企业的实施风险。
4)技术团队。数字化车间系统需要团队进行二次开发与实施,需要周到、及时的服务,制造企业需要对供应商进行公司实力、服务能力、典型客户等多方面的考察,确保项目的成功率及将来可持续性的服务。
5)选型人员组成要合理。尽量采用“IT为主导,用户为主体”的方式,IT部门组织交流、调研等活动,并从IT技术方面进行把关;而精通生产管理的使用部门则从功能上、使用方便性等方面进行确认,相互配合,共同完成选型工作。
6)易用性。系统使用界面友好,操作简单,易学易用,确保车间工人能掌握。
工厂数字化转型蓝图
工业企业已经在数字化工厂的建设和发展方面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在提升生产效率的同时,能够迅速可靠地生产出更多定制化、高质量的产品服务于市场。对于许多没有打算建设数字化工厂的企业而言,缺乏一套数字化的愿景和企业文化是让它们裹足不前的很大阻碍。
数字化愿景不仅只是考虑各项技术,而且还定义了这些技术如何在整个产品生命周期和企业生态圈中相互配合。阻碍企业制定数字化工厂计划的其他因素还包括机会不定、经济效益不明、投资代价不菲。综合考虑这些因素,企业所需要的不仅仅是一套清晰的愿景,更需要一张切实可行的数字化路线图。普华永道思略制定了一套由六个环节组成的蓝图,协助企业制定或优化路线图成功应对通向数字化工厂和工业4.0 道路上的各项挑战
数字化车间基本要求
1、全方面采数
通过采用具有数据采集功能的机器设备,或者对原有“聋哑”设备进行数字化改造,实现人、机、料、法、环、测等主要生产要素可采集。
2、体系生数
即全方面构建企业的要素数据系统、生产与管理的数据系统、经营业务的数据系统、企业全员协同工作的数据系统,再将上述数据系统集成为企业的数据体系,并让企业的数据不断在体系运营中生成新的数据与应用。
3、规范传数
构建企部全方面互联的网络系统,连接各类数字化设备,通过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和规范化,实现企部各类数据全方面共享、按需交换,确保数据可用。
4、智能用数
通过建立智能化决策支持系统,对生产制造过程进行管控,并结合企业获取的外部数据,通过智能计算对企业经营管理活动进行全方面优化。
总的来说,就是让所有的生产经营管理设备时刻在网、泛在联结、准确感知。只有这样,才能支撑后续数据应用过程中的实时分析、准确计算、随时服务。
生产企业数字化的应用
在生产企业中,我们可以通过数字化实现产品追溯、质量管理、生产管理、人员管理等。
比如说,如果有一个产品出现了质量问题,我们可以通过扫码查询到这是哪一个设备生产的,生产时间和生产人员都可以追到。这是数字化基础的一个应用。
更深层次的,我们可以把质量信息统计起来,把所有的生产设备形成一个图表监控起来。进而来做数据分析。比如说,我们的系统可以知道,某台设备在某个时间段频繁出现不良,那么系统就会告知管理者排查故障。通过数据分析,我们进行判断是人员问题,还是设备问题。解决问题,达到提高产量的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