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微生物项目背景 —— 食源病原微生物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是食品安全的核心问题。食源病原微生物可通过接触物表面、水、土壤、空气、排泄物、食物等媒介传播,从而污染“从农田到餐桌”的食物链任何环节。由于其种类繁多、来源广泛、危害巨大,并具有群爆发、宿主范围广、传播速度快和社会影响强烈、控制难度大等特点,是引发食品安全危害的重要因素,严重时会危及人类健康甚至社会安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它的做法是:用接种针蘸取少量的junzhong,沿半固体培养基中心向管底作直线穿刺,如某细菌具有鞭毛而能运动,则在穿刺线周围能够生长。食品安全防控历史证明,随着社会发展,法律法规不断完善,在解决或基本解决食品添加剂的添加之后,食源病原微生物引发的食品安全问题就更加突出。 抑菌效力 根据产品类型,在供试品刚接种(0时)及表2规定的间隔时间,分别从上述每个容器中取供试品1ml(g),用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稀释成1:10、1:102、1:103等稀释级。采用平皿法(照附录Ⅺ J微生物限度检查法,其中测定细菌用胰酪胨大豆琼脂培养基,测定真菌用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测定每份供试品中所含的菌数。包括生产型食品微生物(醋酸,酵母菌等)和是食物变质(霉菌,细菌等)和食源病原微生物(大肠菌,肉毒菌等)。 8.6.2根据菌数测定结果,计算1ml(g)供试品各试验菌所加的菌数及各间隔时间的菌数,并换算成lg值。 菌落总数测定注意事项 1.选取样品要有代表性,如为固体样品要多采几个部位,液体检样要混匀。 2.每次做样从开始到结束都要进行超净台空气净度的监测,同时对所有灭菌物品做空白对照。 3.为减少稀释倍数的误差,在做连续递增稀释时,每一稀释液应充分振摇使其均匀,同时每一稀释度换一支吸管。 4.在进行连续稀释时,应将吸管内液体沿壁流入,勿使吸管触及稀释液。 5.倾倒营养琼脂培养基平板时,温度要在46±1℃之间,数量要在15ml左右为宜,不要太多太少。 6.培养物48h培养后培养基失重不超过15%,培养箱内要放水。 7.样加入平皿后应立即倾注培养基并旋转混匀,一般从稀释到倾注不超过20分钟。 8.平皿内如有链状菌落生长时:菌落之间无明显界限且仅有一条链可视为一个菌落,如为不同来源的几条链则将每条链各做一个菌落记。 9.做菌落记数时平板里所有的菌落都要记数。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