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公司生产的III型储氢瓶的储氢密度为3.9%而IV型储氢瓶的储氢密度可以达到5.5%,IV型瓶具有低成本、小重容、高密度、轻量化的优势。当前还是以35MPa的III型瓶为主,正在向70MPa过渡。
液氢温度远低亍LNG、液氮,液化成本更高。
单位体积下液氢储氢量是35MP高压氢3倍。
氢气的密度受到压力及温度的影响正常按
高压供氢系统设备
当前我公司生产的III型储氢瓶的储氢密度为3.9%而IV型储氢瓶的储氢密度可以达到5.5%,IV型瓶具有低成本、小重容、高密度、轻量化的优势。当前还是以35MPa的III型瓶为主,正在向70MPa过渡。
液氢温度远低亍LNG、液氮,液化成本更高。
单位体积下液氢储氢量是35MP高压氢3倍。
氢气的密度受到压力及温度的影响正常按照公称工作压力在基准温度15℃ -35MPa压力下的密度为0.024kg/L
供氢系统
氢安全要求:首先是氢安全要求。我们在储氢系统集成设计时,零部件需满足以下要求:·
与高压氢气直接接触的零部件材料应具备氢气兼容性,零部件在选择材料时,应充分考虑氢脆现象对设计寿命的影响。如高压管材料选择抗氢脆的316L不锈钢材料;零部件要根据整车实际运营工况,完成各自功能性试验和安全性试验,安全性试验包括耐久试验、压力、温度、振动循环试验、气密测试、安全范围压力等。
储氢瓶和管路等应安装牢固,紧固带与储氢瓶之间应有缓冲保护垫,以防行车时发生位移和损坏。储氢瓶按照标称工作压力充满氢气时,固定在储氢瓶上的零件是应能承受车辆加速或制动时的冲击而不发生松动现象。有可能发生损坏的部位,采取覆盖物加以保护,储氢瓶紧固螺栓应有防松装置,紧固力矩应符合设计要求。储氢瓶安装紧固后,在上、下、前、后、左、右六个方向上应能承受8g的冲击力,保证储氢瓶与固定座不损坏,相对位移不超过13mm,同时满足气密性要求;
高压氢气的储存与供给
1,储氢瓶应使用符合相关标准标定的车用储氢压力容器,没有则可参照相关
2,储氢系统内应设有温度传感器,反映瓶内气体温度
3、过压保护,不允许发生诸如下游压力升高的现象
4、低压保护,当储氢瓶内压力要求的压力时,应能及时切断燃料的输出
5、当检测到氢气发生泄漏时,应能及时关闭氢气总开关
6、氢系统管路安装位置及走向避开热源以及电器、蓄电池等可能电弧的地方,至少应有200mm的距离。尤其是管路接头不能位于密闭的空间内。高压管路及部件可能产生静电的地方要可靠接地
7、储氢容器安装固定后,在上、上、前、后、左、右六个方向上应能承受8g的冲击力,保证储氢容器与固定座不损坏,相对位移不超过13mm
8、刚性管路应布置合理,排列整齐,不得与相邻部件碰撞和摩擦;管路弯曲时,其中心线曲率半径应不小于管路外径的5倍。两端固定的管路在其中间应有适当的弯曲,支撑点间隔应不大于1m.
9、储氢容器及附件的安装位置,应距车辆的边缘至少有100mm的距离。否则应增加保护措施。
10、气密性,在1.05~1.1倍额定工作压力下,储氢容器、压力容器、焊接点、法兰、垫片、阀门及连接处用中性发泡液检漏,3min内所有检测点不能产生可见气泡或者泡沫。
11、泄漏量,在1.05倍~1.1倍额定工作压力下,供氢系统在稳态下每小时氢气泄漏量应小于0.5%。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