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在是极富民族色彩和神秘的神物;当然,这里所指的龙是“式龙”,而不是原始时代是恐龙。“式龙”是否存在或者曾经存在?另一种用细篾扎成,有、龙尾、龙角、龙眼、龙嘴,再糊上各种颜色的鳞片,把扎成的龙放在板凳上,四只木脚以示龙爪,非常形象美观。这是一个“天晓得”的问题,这一种连化石也没有的“动物”,能在图画中见到了!但人确始终相信龙是真的神秘灵物,连上古时代精研变易哲理的玄学家,也深信宇宙间必然有神龙出殁于天地火三界。易经就时常讲及龙,并且以龙出现的地方和踪迹,来卜吉凶贞祥。
风格编辑南龙南龙,故名思议,在江南一带发展出来的舞龙形式。南龙的龙身比较重,在整条龙重的部份。南龙的风格在有气势。因为它的重量关系,所以动作上说,没有像北龙般注重花巧,而在注重体力上。引南龙的在一颗龙珠一个人,而加上龙身,通常就要有十个人左右,龙身大约长九米。由于南龙不追求灵活,所以,龙身可以在二十米、百米,甚至有千米长龙。大细,亦因应龙身长短而改变。在制作上,南龙比较传统,用竹纸扎。舞龙的发展:在每年都会亮相的、充满浓郁传统文化色彩的华侨华人春节舞龙舞狮庆祝行,已然成为南非经济中心约翰内斯堡亮丽的一道风景。传统的龙身花纹是用布缝上去,而比赛龙的龙身花纹,为求轻巧,也是在布上画出来的。部份都在采用画上去的方法,甚至在电脑配合缝出来。南龙的动作,通常有盘圈、S弯、越过龙身等等。
黄陂舞龙
玩灯流行于黄陂孝感地区(黄孝地区)特有的叫法,玩灯在黄孝地区是指集“舞狮、舞龙、划彩船、跑竹马、踩高跷、鱼灯、蚌壳精”等于一体的一种农村庙会。 这里主要讲“玩灯”(即舞龙)。武汉市黄陂区玩灯历史悠久,民间传统活动丰富多彩,源远流长,历经千余年不衰。元宵节玩龙灯舞狮子是黄陂一大民俗。全区270个行政村976个自然湾,共有龙灯525条、狮子970个、彩船45只。舞时,由两人配合,一人执头,一人做尾,在后边的人跟着狮头动作,亦步亦趋,行动迅捷,尾巴不停地摇晃。每年过年,黄陂出动200多名民l警,深入各村湾执勤,为龙灯“护驾”。
黄陂素有年小月半大,所以玩灯是黄陂地区过年期间元宵前后规模庞大、隆重、热闹的民间娱乐活动。是其外貌和真狮相似,全身用染为深绿或金黄色的苎麻,缝缀于双层厚布之上,梳成毵毵浓密的狮身,头部庞大狰狞,猛厉可畏,血盆大口,可张可合,项挂一串铜铃,摇摆得响声震耳。舞时,由两人配合,一人执头,一人做尾,在后边的人跟着狮头动作,亦步亦趋,行动迅捷,尾巴不停地摇晃。狮子大嘴片刻不息地一张一合。传说以前,丰顺地方来了条火龙,混身喷火,兴妖作怪,从此,土地干裂,禾苗枯死,农民心焦如焚。另一个引狮人,武士打扮,身穿密纽扣的唐代灯笼裤衫,红条束腰,青帕裹头,足登快靴,手拿绣球,在狮前引导,并先开拳踢打,蹦蹦跳跳,以诱狮子起舞,引得狮子张牙舞爪,忽而翘首仰视,忽而回头低顾,忽而卧地匍匐,忽而摇头摆尾,既有舐毛、擦脚、搔头、洗耳、朝拜、翻滚、跌扑等,模仿动作上也有上楼台、过天桥、跨三山、出洞、下山、滚球等技巧,其动作活泼逼真、惟妙惟肖。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