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心肺复苏指南2000有关基本生命支持(BLS),对使用自动体外除颤(AED)做了重要的更改,其措施和要求:
(1)院前早期除颤(求救EMS后5分钟内完成电除颤)。
(2)参加急救人员应有计划接受急救培训,并有责任实施CPR,在有除颤器情况下,有权行电除颤。
(3)院内除颤:
(1)早期除颤的能力被认为,在医院各及都装备有除颤器,所有医务人员都受过急救技术培训。
氧气呼吸器价格
国际心肺复苏指南2000有关基本生命支持(BLS),对使用自动体外除颤(AED)做了重要的更改,其措施和要求:
(1)院前早期除颤(求救EMS后5分钟内完成电除颤)。
(2)参加急救人员应有计划接受急救培训,并有责任实施CPR,在有除颤器情况下,有权行电除颤。
(3)院内除颤:
(1)早期除颤的能力被认为,在医院各及都装备有除颤器,所有医务人员都受过急救技术培训。
(2)现场急救人员行早期电除颤的目标是,在医院任何地方或救护车内发生的心脏骤停,从发病至电除颤的时间限在3分钟内。
(3)院内复苏反应时间必须经纠正后记录的除颤时间才被认为是可靠的。
为提高校园应急救护能力,应配备校园急救设施设备,有条件的试点学校逐步配备自动体外除颤器(AED);开展应急救护知识普及教育,培训教职员工及学生。
1发文:各类学校加快配置AED
早在今年5月7日,和红十字会总会办公室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推进学校应急救护工作的通知》。《通知》要求各地红十字会和门要积极推广在学校配备急救箱、AED等急救设备,推进学生应急救护知识技能普及,加大教职员工救护培训力度。
急救知识、急救设施、急救培训
本次试点工作首批拟组织150所高中和高校参与,在校园内配备相关急救设施设备与物品,并对学校教师、学生进行急救知识教育和技能培训,推动各级各类学校强化急救教育。
本次试点工作的三项重点任务是:
一、普及校园急救知识
建立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以主题教育为重要载体、以日常教育为基础的急救教育推进机制。结合学校实际,加强对校园紧急救护、创伤救护及突发事件的应急救护知识普及教育,鼓励高校开设应急救护相关课程并纳入学分管理。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