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滑油润滑油的抗乳化作用机理介绍的抗乳化作用机理介绍
润滑油,抗乳化
润滑油的抗乳化性是指油品遇水不乳化,或虽乳化但经过静置油-水能迅速分离的性能。抗乳化性能是衡量润滑油好劣的项重要指标。在润滑油工业生产过程中,影响其抗乳化性能的因素有多种。目前认同的影响润滑油抗乳化性能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基础油加工精制深度。如经过白土补充精制的基础油,山于大部分氮化合物被脱除,其抗乳化性能普遍较好;
(2)油中水分念量较高。水分在油中存在形式多种多样,部分以溶解状态存在的水分对油品抗乳化非常不利;
(3)添加剂中的表面活性剂组分,特別是清净分散剂、防锈剂、极压抗磨剂,对于液压油来说则主要是防锈剂、极压抗磨剂,加入后则将好降低抗乳化性能。
两种液体能否形成稳定的乳状液取决于两种液体之间的界面张力。由于界面张力的存在,分散相总是倾向于缩小两种液体之间的接触面积以降低系统的表面能,即分散相总是倾向于由小液滴合并成大液滴以减少液滴的总面积,乳化状态也就随之被破坏。
润滑油与水之间的界面张力随润滑油的组成不同而不同。深度精制的基础油与水之间的界面张力相当大,因此不会生成稳定的乳状液。
但是如果基础油的精制深度不够,其抗乳化性也就较差,尤其是当润滑油中含有一些表面活性物质时,如清净分散剂、油性剂、极压剂、胶质、沥青质及尘土粒等,它们吸附在油水表面上,使油品与水之间的界面张力降低,形成稳定的乳状液。
从热力学观点看,乳状液是不稳定体系,即使稳定的乳状液其终的平衡都应是两相分离,破乳是必然结果,只是方式和时间的差别而已。
一般认为,乳状液的破坏需经历分油、絮凝、膜排水、聚结等过程。破乳剂加入后朝油水界面扩散,由于破乳剂的界面活性高于液压油中成膜物质的界面活性,能在油水界面上吸附或部分置换界面上吸附的乳化剂。
与成膜物质形成具有比原来界面膜强度更低的混合膜,导致界面膜破坏,将膜内包着的水释放出来,水滴互相聚结形成大水滴沉降到底部,油水两相发生分离,达到破乳的目的。
润滑油原料多用作乳化剂、湿润剂、润滑剂,目前我司提供的产品有一、二、三和二乙二醇丁醚等,欢迎前来咨询选购!
(作者:曹先生 来源:上海敏晨化工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