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多元金属合金融合催化剂制成的有机物
微电解填料,又称铁碳填料或内电解填料,是一种通过高温烧结工艺制备的废水处理材料。其采用多元金属合金与催化剂的组合,经1300度高温烧结形成具备稳定微观结构的填料单元,从根本上避免传统材料的钝化板结问题。该填料在废水中可形成0.9~1.7V电位差,通过表面微米级原电池系统产生电化学反应,结合氧化还原、物理吸附等作用降解污染物。
该技术通过阴阳极放电产生的Fe2&8314、羟基自由基等活性物质破坏有机物分子结构,兼具去除重金属离子与调节pH值功能。相比传统工艺,具有反应速率快、使用寿命长、无需外加电源等优势,广泛应用于制药、化工、电镀等工业废水处理,在COD去除、色度降低及水质可生化性改善方面效果显著。随着技术发展,已延伸至饮用水净化与环境修复领域,成为新型水处理技术的核心材料。
技术特点
1 反应速率快,一般工业废水只需要半小时至数小时;
2 作用有机污染物质范围广,如:含有偶氟、碳双键、硝基、卤代基结构的难除降解有机物质等都有很好的降解效果
3 工艺流程简单、使用寿命长、投资费用少、操作维护方便、运行成本低、处理效果稳定。处理过程中只消耗少量的微电解反应剂。微电解剂只需定期添加无需更换,添加也无需进行活化直接投入即可。4 废水经微电解处理后会在水中形成原生态的亚铁或铁离子,具有比普通混凝剂更好的混凝作用,无需再加铁盐等混凝剂,COD去除率高,并且不会对水造成二次污染;
5 具有良好的混凝效果,色度、COD去除率高,同量可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
6 该方法可以达到化学沉淀除磷的效果,还可以通过还原除重金属;
7 对已建成未达标的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工程,用该技术作为已建工程废水的预处理,在降解COD的同时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可确保废水处理后稳定达标排放。也可对生化后废水进很行微电解或微电解联合生物滤床的工艺进行深度处理。
8该技术各单元可作为单独处理方法使用,又可作为生物处理的前处理工艺,利于污泥的沉降和生物挂膜。
应用领域
该产品特别针对有机物浓度大、高毒性、高色度、难生化废水的处理,可大幅度地降低废水的色度和COD,提高B/C比值即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可广泛应用于:印染、化工、电镀、制浆造纸、制药、洗毛、农药、酱菜、酒精等各类工业废水的处理及处理水回用工程。 [1]
1.染料、印染废水;焦化废水;石油化工水;上述废水在脱色的同时,处理水中的BOD/COD值显著提高。
2.石油废水;皮革废水;造纸废水、木材加工废水;上述废 水处理 水后的BOD/COD值大幅度提高。
3.电镀废水;印刷废水;采矿废水;其他含有重金属的废水;可以从上述废水中去除重金属。
4.有机磷农业废水;有机氯农业废水;大大提高上述废水的可生化性,且可除磷,除硫化物。
产品参数
堆积密度(T/m3):1.4±0.1
堆积孔隙率(%):≥65
比表面积(㎡ /g):1.2±0.2
抗压强度(kgf /cm2):≥600
铁含量(%):75±3
碳含量(%):15±3
其他成分(%):5±2
色度去除原理
微电解对色度去除有明显的效果。这是由于电极反应产生的新生态二价铁离子具有较强的还原能力,可使某些有机物的发色基团硝基—NO2、亚硝基—NO 还原成胺基—NH2,另胺基类有机物的可生化性也明显高于硝基类有机物,新生态的二价铁离子也可使某些不饱和发色基团如羧基—COOH、偶氮基-NN- 的双键打开,使发色基团破坏而除去色度,使部分难降解环状和长链有机物分解成易生物降解的小分子有机物而提高可生化性。此外,二价和三价铁离子是良好的絮凝剂,特别是新生的二价铁离子具有更高的吸附-絮凝活性,调节废水的pH值,可使铁离子变成氢氧化物的絮状沉淀,吸附污水中的悬浮或胶体态的微小颗粒及有机高分子,可进一步降低废水的色度,同时去除部分有机污染物质使废水得到净化。
不板结原理
在微电解反应过程中,催化剂全程参与,杜绝长时间运行过程中由于铁的腐蚀出现的均流,及时剥离反应过程中生成的金属氧化物和氢氧化物膜,填料层层消耗、变小,阻止填料表面钝化板结,使整个处理过程高效、持久、稳定。
注意事项
微电解填料在使用前注意防水防腐蚀,运行一旦通水后应始终有水进行保护,不可长时间曝露在空气中,以免在空气中被氧化,影响使用;微电解系统运行过程中应注意合适的曝气量,不可长时间反复曝气;微电解系统不可长时间在碱性条件下运行;其它注意事项可据微电解发应基础原理。油脂类废水必须先隔油。
鉴别方法
取一个填料用电动切割机切成两半,观察切割面,填料只有形成合金,电荷才能有效持久的流动,“原电池”效应才能不断反应,填料才能真正不“钝化”,不“板结”;
多孔结构重要性
外接电源电解废水处理工艺是一种处理能力很强的技术,但能耗高和处理效率低一直制约着它在废水中的应用,其根本就是电极表面太小的原故。多孔结构形成巨大的表面积,提供填料与水的充分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