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擦作用所产生的一个较重要的结果,就是把焊件加热。金属加热后,塑性增加,变形抗力降低,当达到一定温度时,便有可能利用不大的垂直静压力使金属产生塑性变形。塑性流动的结果,使破坏了的涂层转入基体金属的内部深处,使连个纯的金属表面相互接触产生金属联系。确定温度分布情况的实验,以及接头的金相研究都表明,对于产生塑性变形来说,温度的作用是主要的。
因为在整个焊接过程中,焊件一直处于压力的作用下,所以已经生成的纯洁表面不会重新氧化。接触处的热循环,与焊件塑性变形区的大小,以及所得到的接头的质量之间的关系,在形成接头的接触部分,摩擦作用的时间越长则表面的薄膜破坏的越,金属的塑性流动越剧烈,焊接处的塑性流动区越宽,所形成的接头质地越紧密,强度越高。
如果在两个焊件的接触处没有摩擦作用,那么实际上根本不会形成接头,而超声波的能量就白白消耗在上焊件的加热和弹性-塑性变形上。随着温度的身高,在振动头下面的接触处产生的摩擦作用之所以有利于焊接,是因为振动头与焊件表面的热胶合,并能消除上焊件中的弹性应力,这种应力在焊接结束时,可能会引起接头的局部破坏。
顾凯13306172740www.1csb.net www.wxxfs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