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海派服装发祥地和时尚中心城市,上海人接受西装是出于崇洋心态吗?4月16日,出版基金项目《近现代海派服装史》在沪首发。从博物馆馆长到鸿翔公司传人,用史料研究新成果,告诉人们许多不为人所知的时装秘密。
上海人开始使用西式服装的确切时间尚无法查证。上海纺织服饰博物馆馆长、东华大学教授卞向阳认为,上海未必是早出现人穿西式服装的城市,但晚到1870年,上海人率先宽容接受了西装,越来越多平民男子将其作为日常衣着。究其原因,除了当时社会改良清代传统装扮的呼声渐高,西式男装与传统中式服装相比,样式简单、装饰较少、配伍固定、适应性好;而且西装的经济成本大大中装。卞向阳研究发现,传统中装一身茧绸十几块钱,再按着装规制,棉的、皮的、单的、夹的一年到头换上,需要百十块钱;而西装可以穿四季,消费成本大为下降。清末西装大多出自本地“红帮(宁波奉帮)”裁缝之手。
2015年10月国际针织服装服饰博览会(秋季)
第24届CHIC国际服装服饰时装博览会(秋季)
第22届intertextile国际纺织面料及辅料(秋冬)博览会
Yarnexpo国际纺织纱线(秋冬)展览会
展览时间:2015年10月13-15日
展览地点:会展中心(上海.虹桥)
展会咨询:张鹏15-8211-06898 Q-995-818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