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规划”“大气国十条”的指标对于未来整个大气质量的改善无疑具有积极意义。但是,骆建华也提出了两点担忧:一方面是目标以2012年数据为基准点,而2012年我国才开始试点监测PM2.5的数据,是否存在较完整的数据作为支撑存在疑问;另一方面是污染物的排放量需要和空气环境质量挂钩,“大气国十条”没有提到相关的模型关系,能否在保证降低污染物浓度后实现天气质量目标存疑。有人士表示,我国以煤炭消费为主的能源结构,是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大气国十条”要求,到2017年,煤炭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降低到65%以下。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力争实现煤炭消费总量负增长,通过逐步提高接受外输电比例、增加天然气供应、加大非化石能源利用强度等措施替代燃煤。
骆建华认为,65%的目标意味着未来一段时期内,我国煤炭消费总量还将继续增加。然而,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重点区域实现煤炭消费总量负增长,这是之前在总量控制上不太愿意提到的承诺,对煤炭总量控制而言,已经是迈出了关键性一步。
“大气国十条”同时提出,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新建项目禁止配套建设自备燃煤电站。耗煤项目要实行煤炭减量替代。除热电联产外,禁止审批新建燃煤发电项目;现有多台燃煤机组装机容量合计达到30万千瓦以上的,可按照煤炭等量替代的原则建设为大容量燃煤机组。
“大气国十条”明确,到2015年,新增天然气干线管输能力1500亿立方米以上,覆盖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积极有序发展水电,开发利用地热能、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安全高效发展核电。到2017年,运行核电机组装机容量达到5000万千瓦,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13%。
文章发布:http://www.btyxc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