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放电中电压下降 放电中端子电压比放电前之无负载电压(开路电压)低,理由如下:
3.1.1 VE-I.R
V:端子电压V I:放电电流A
E:开路电压V R:内部阻抗Ω
3.1.2 放电时,电解液比重下降,电压也降低。
3.1.3 放电时,电池内部阻抗即随之增强,完全充电时若为1倍,则当完全放电时,即会增强2~3倍。
用于启动时之电瓶电压之所以比用于行走时的电压低,乃是由于启动用之油压马达比行走用之驱动马达功率大,因此放电流大,则上式的I.R亦变大。
3.2 蓄电池之容量表示
在容量试验中,放电率与容量的关系如下:
5HR….1.7V/cell
3HR….1.65V/cell
1HR….1.55V/cell
严禁到达上述电压时还继续继续放电,放电愈深,电瓶内温会升高,则活性物质劣化愈严重,进而缩短蓄电池寿命。
3.3 蓄电池温度与容量
当蓄电池温度降低,则其容量亦会因以下理由而显著减少。
A电解液不易扩散,两极活性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变慢。
B电解液之阻抗增加,电瓶电压下降,蓄电池的5HR容量会随蓄电池温度下降而减少。
因此: 1冬季比夏季的使用时间短。 2特别是使用于冷冻库的蓄电池由于放电量大,而使的实际使用时间显著减短。3若欲延长使用时间,则在冬季或是进入冷冻库前,应先提高其温度。
3.4 放电量与寿命:
每日反复充放电以供使用时,则电池寿命将会因放电量的深浅,而受到影响。
放电量与比重 :
蓄电池之电解液比重几乎与放电量成比例。因此,根据蓄电池完全放电时的比重及10%放电时的比重,即可推算出蓄电池的放电量。
测定铅蓄电池之电解液比重为得知放电量的方式。因此,定期性的测定使用后的比重,以避免过度放电,测比重的同时,亦测电解液的温度,以20度C所换算出的比重,切勿使其降到80%放电量的数值以下。
放电状态与内部阻抗 :
内部阻抗会因放电量增加而加大,尤其放电终点时,阻抗,是因为放电的进行使得极板内产生电流的不良导体─硫酸铅及电解液比重的下降,都导致内部阻抗增强,故放电后,务必马上充电.
白色硫酸铅化 :蓄电池放电,则阴、阳极板同时产生硫酸铅PbS04,若任其持续放电,不予充电,则会形成安定的白色硫酸铅结晶即使再充电,亦难再恢复原来的活性物质此状态称为白色硫化现象。,而将缩短电瓶的使用年限。
放电中的温度 :
当电池过度放电,内部阻抗即显著增加,因此蓄电池温度也会上升。放电时的温度高,会提高充电完成时温度,因此,将放电终了时的温度控制在40℃以下为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