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内在缺陷的铸件,当在装备上使用时,将给生产带来难以预测的隐患,不仅会缩短服役寿命,还会出现安全事故。
生产铸件的企业,其经营的目标是为了实现利润的化。为此,在生产过程中,尽可能提高铸件的成品率。铸件的成品率为合格铸件总重量与投入金属炉料总重量的百分比。
根据铸件的材质、尺寸大小,其成品率正常在下列范围:
铸铁件 小件60%~64%,中件64%~70%,大件70%~80%
铸铁件 50%~55%
球墨铸铁及合金铸铁件 45%~50%
可锻铸铁件 38%~45%
钢铸件 50%~55%
铝铸件 50%左右
对铸件缺陷进行分析与研究,是提高铸件成品率的关键技术之一。然而,其难度也是不小的。主要表现在:1.涉及知识面广,如合金、铸造工艺、造型材料、铸造装备及生产过程的检测等方面知识。2.铸件缺陷形成原因的多样性,一种缺陷可已有多种原因引起,而一种原因又可能引起几种缺陷。3.技术措施的制约性,如采用某一措施,可以防止某一类型缺陷,但可能导致产生另外一种缺陷。4.影响因素难以控制,如原材料质量、空气的温度与湿度等。
为了减少铸件缺陷,提高铸件的成品率,必须对铸件缺陷进行有效的控制。而对缺陷的准确判断,是解决铸件缺陷的前提条件。因此,铸造工作者有必要了解缺陷的各种分析手段,包括一般的和特殊的分析手段、以判断缺陷的类型、分析其产生原因,进而提出防止措施,并从技术与管理上加以贯彻。
值得关注的是,尽管缺陷的类型相同,但对于不同的铸造合金铸件,其形成原因和防止措施是有差别的。例如同是铁-碳合金,同是出现缩孔缺陷,对铸钢件而言,应采用冒口、冷铁来防止缩孔缺陷;而对大型厚壁的球墨铸铁件,则可利用凝固过程产生的石墨膨胀,而采用无冒口铸造来消除缩孔缺陷。因此,应具体情况作具体分析。
为了加深对铸件缺陷的认识,对一些铸件缺陷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也许会有所帮助。对铸件缺陷分析方法运用的介绍,对分析问题的思路将会有裨益。
浏览相关内容:球墨铸铁件、高牌号铸铁件、铸钢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