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火砖损坏有什么原因?耐火砖在使用过程中会因为一些设备、人工操作不当、温度控制不当引起耐火砖的损坏;还有一些是耐火砖组成原料上的原因,造成耐火砖的寿命缩短,具体情况厂内全面分析了损坏原因:
、机械损坏
窑转动中,位于托轮处的砖受挤压,位于窑筒顶部的砖受窑皮重量和自重带来的拉伸。砖在窑内受到的是压、拉、扭、剪的综合机械应力。窑的转动,筒体椭圆度,衬砖和筒体之间及砖与砖之间的挤压、扭动、窑筒体变形,都会在砖衬之间产生机械应力。当筒体与轮带间隙较大,使窑筒体椭圆度增大,衬砖受交变应力增加,轮带部位所受的机械应力为严重。我厂在更新砖后曾发生窑筒体弯曲,剧烈振动加上窑衬时有局部过热,引起胴体变形挤压内衬,再之托轮调整费时较长,在距窑前6m整三号轮带处发生红窑,耐火砖在一个部位脱落,挖补,托轮调整正常窑体不再振动,此次之后再未发生红窑现象。
第二、急冷急热
大量文献指出碱性膨胀系数大,在升温过程中产生巨大热应力,因此在烘窑时升温要慢,使窑筒体膨胀补充砖的膨胀发挥窑体补偿作用。这是使用碱性砖的关键所在。但在实际生产中难以接受10~20几个小时的烘窑时间,发现问题时直接启高温风机进行凉窑。冷却后进窑可发现没有窑皮的镁铬砖发生剥落损坏,1 680硅莫砖全部发生表面剥落,断裂处表面坚硬,有的断片明显张挂在砖上。烧成带的镁铬砖由于窑皮缓冲了升温波动,损伤较小。检修后为了抢产量,要求冷窑必然导致砖的损坏,为二次胴体温度升高埋下了诱因,耐火砖事故频繁。
第三、原燃料的变化
只有在工况稳定的窑上,砖衬上才能粘附和维持坚实的窑皮,窑衬的寿命才得以保证,而热工制度的稳定又要求原燃料的稳定,由于煤的供应困难,煤的灰分从32%~45%之间变化,起初为了适应高灰分煤,入窑生料饱和比较高,但煤灰分变化太频繁,又没有煤均化堆场,使入窑生料与煤灰分很难对应,对窑内状况发生很大影响。检修后投料,牢固窑皮在于20m左右,镁铬砖完全在窑皮之下。但由于煤质的波动,窑皮未端频繁粘挂和脱落,与砖密合粘附在砖上形成机械锚固的窑皮脱落时连带砖体层一同剥落,使砖体变薄,窑皮缩短至16m左右,使部分镁铬砖失去窑皮保护,窑皮末端由于煤灰沉落,窑皮较厚,液相量较少的生料在此处冲刷磨蚀镁砖。
www.zzhoud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