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电阻式与电容式触控是比较主流的两类触控技术。电阻式设计简单,成本,是目前主要的触控技术。但电阻式触控较受制于其物理局限性,如透光率较低,高线数的大侦测面积造成处理器负担,其应用特性使之易老化从而影响使用寿命等问题。因此,在高阶一些的应用中,电容式触控技术成为。电容式触控支持多点触控功能,拥有更高的透光率、更低的整体功耗,其接触面硬度高,无需按压,使用寿命较长,所以Apple在推出iPhone时选择的是电容式触控。
不过,电容式触控也有自身的问题需要克服:如在一体化模块中,液晶屏和铟锡氧化物范本(ITO)做在同一个真空堆栈中,为了达到触点侦测功效,ITO模板需不断地扫描像素,这会持续散发干扰信号,影响整个模块的操作。另外,为了不让ITO的表面电流被隔绝,硬化镀层一般非常薄,若施加在触摸屏上的外力过大时,可能伤及ITO,因此降低使用寿命。此外,目前电容式触控面板的成本还比较高,在大尺寸化应用方面比较困难。
压电式触控在耗电特性上更接近电容式触控特性,即没有触摸的动作,就不产生耗电,而电阻式则时刻产生耗电。在接口支持上,压电式触控也同样支持串口、I2C和USB接口。在算法上,矽创已在驱动IC中内置了动作识别的算法,这将大大缓解客户端软件和外部处理器的负担。钱金维表示,从工艺成本上看,电阻式触控制程转到压电式触控制程需要变更生产线设备,而同电容式的ITO和掩模结合的制程相比,压电式触控制程成本约在其80-90%之间。
产品将驱动和传感部分整合在一个芯片中,单芯片的屏幕尺寸支持范围在2-10.1英寸。矽创该款芯片在7月份推出工程样片,之前则是通过FPGA原型的方式给客户测用。虽然,压电式触控技术拥有诸多优点,但钱金维表示多种触控技术还将共存发展。目前,触控面板市场出货量中台湾地区占据40%以上,其次是日本,占据35%左右,其余则是大陆和韩国。日本的产业特性比较保守,但其技术始终保持。
“其实在电子产业中触控是一个非常乐观的行业,这个市场会持续往上增长,到2015年其复合增长还将超过15%。”钱金维表示,“电容式、电阻式以及压电式这三个市场都会有各自市场空间存在,既使是电容式,还有它的优势存在,压电式是给市场提供另外一个选择。”
了解相关触摸电视电脑一体机、深圳触摸电脑一体机、触摸一体机厂家,液晶广告机,触摸广告机请关注:http://www.aioc.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