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坪施工工艺
1、地坪基层混凝土条件
1.1强度不C20,尽可能小的水灰比。
1.2尽可能采用商品混凝土,若用现场搅拦混凝土其塌落度控制在1-3㎝,商品混凝土塌落度在12-14㎝.
1.3混凝土厚度大于8㎝时用普通混凝土浇注,混凝土厚度小于8㎝时,用细石混凝土浇注。
1.4特别强调,基层混凝土必须保证5㎝以上厚度。
1.5混凝土中沙石的含泥量不大于1%.
1.6混凝土随浇随抹平,平整度为2m范围不大于2㎜.
2、基层混凝土和地坪的影响关系
2.1基层与硬化剂结合不好会导致起皮、空鼓。
2.2基层平整度直接关系硬化剂平整性和施工缺陷。
2.3混凝土塌落度过大造成对施工面践踏、污染,同时形成在终凝时施工硬化剂与基层结合不好,成为“两层皮3.2技术要点是:投入时机施工必须掌握混凝土凝结性能,组织人员不失时机地投入硬化剂的撒料及后续施工。投入时机过早会造成工作面践踏严重,颜色污染,平整度受损;投入时机过晚会造成硬化剂与混凝土结合不好,引起起皮空鼓,严重时硬化剂无法施工
3.3全局控制:由于混凝土表干不一,责任人必须有全局观念,随时把握整个工作面的状况,先成熟先施工,决不可因疏漏而贻误施工时机。
3.4要求:在技术交底时必须掌握混凝土的性能,如:水泥种类、混凝土标号、厚度、塌落度、初凝时间、终凝时间及外加剂品种性能等。例如:普通硅酸盐水泥混凝土凝结料性较好,硬化剂操作时间在8到10小时完成;矿渣水泥混凝土后期凝结速度较快,相应加快收光速度。
3.5须掌握混凝土垫层的状况,垫层为混凝土时水分以表面蒸发为主,蒸发速度对施工进程影响较大;垫层为土质压实卵石时时以地面失水为主,基层的密实度及含水率对施工进程影响较大。
3.6墙根、柱根等构筑物与地面交接的部位混凝土凝结时间变化较大,应随时掌握。
4、次撒料
4.1撒料工根据混凝土工作面选择运料通道:将工作面划分区域,根据用量和面积计算该区域硬化剂用量,将硬化剂一次搬运到位,在撒料通道均匀放好,作好施工准备。
4.2次撒料用量为总量的2/3.
4.3撒料戴好防护手套,先撒边角部位,保证用料充分,然后抛撒大面。撒料时出手距混凝土20-30公分,沿垂直方向直线出手,展料长度3米左右,宽度约20公分,然后距15公分左右按顺序依次撒料。分条、分仓浇注时,可相对撒料;整体浇注时可3-4米为一跨,逐跨后退撒料。
4.4工序控制标准:
①。硬化剂用量控制在标准用量的2/3,撒料厚薄一致。
②。走向分明、无遗漏、无堆积,对边角处撒料得当。
③。抛撒时不得对墙面、柱面及其分成品产生污染。
5、硬化剂次盘抹及边角手工初抹
5.1机械抹光机带盘负责对大面硬化剂压实找平,同时提浆。
5.2抹光机于一角上人,操机手沿与硬化剂撒料垂直方向移动
5.3然后沿该方向垂直方向再盘抹一次。
5.4手工抹灰工负责对边角硬化剂压实找平,对接茬处平顺过度,处理得当。
5.5工序控制标准:
①。操机手压实均匀,平整度4㎜/2m,无遗漏,对其他施工无污染。
②。抹灰工对边角压实均匀,与大面的平整度一致,边角、设备座处理平直,无污染。
6、第二次撒料
同次撒料工序,用量为总量的1/3,撒料方向与次撒料垂直。
7、硬化剂刮杠找平
7.1职责要求:负责硬化剂表面刮杠找平。
7.2验收指标:2m刮杠压实后无虚空。
8、硬化剂第二次盘抹及边角手工精抹同第四条,平整度控制指标为3㎜/2m.
9、硬化剂刀抹收光及边角手抹收光
9.1职责要求:
&8226操机手负责大面压实、打抹和收光。抹灰工负责边角等部位的压实、打抹和收光。
&8226抹灰工负责边角、设备机座、接茬等细部处理平直。
9.2验收指标:
&8226平整度:2㎜/2m
&8226无麻面,无明显起伏,无抹痕,针眼每平方米小于或等于5个。
&8226边角平直,接茬平顺,接茬偏离中心线正负2㎜.
&8226收光纹理清晰不错乱,收光均匀一致,无过抹发黑。
10、涂覆养护剂
10.1协助班组长对上一道工序及时验收,对不符合要求的部位及时指出,由班组长作出处理意见后,才能施工。
10.2掌握养护剂用量,涂覆均匀技术。涂覆表面均匀一致,无遗漏,无滴撒,无气泡斑纹,接茬顺利。
10.3负责清理在涂覆表面浮土、浮渣及其他污染物。
11、地坪施工建议
11.1混凝土浇筑:混凝土浇筑应在室内场地实施分仓按序作业,每天浇筑量控制在500-800㎡为准(特殊情况除外)
11.2为避免材料施工时污染墙面,建议墙面粉刷时离地面一段高度,以待地面完成后再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