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棉花生长发育的要求和生产目标,从种子萌发开始,在不同生育阶段,通过数次使用一种或多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实现对作物整个生育期有目的和系统地调控
植物生长调节剂,棉花,应用
按照棉花生长发育的要求和生产目标,从种子萌发开始,在不同生育阶段,通过数次使用一种或多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实现对作物整个生育期有目的和系统地调控。突破单项调节剂对症应用的技术,结合生产目标、环境田间、品种特性和生育规律,对生产过程有合理设计,并通过调节剂应用实施,是以“定向诱导”为特点的主动调控;利用调节剂间的复合效应,协调体内多种生理过程,解决作物生育和生产中的多种问题,达到生产的多重目的。
一、促进棉子萌发
(1)赤霉素
适期播种棉花种子,一般都能正常萌发。但为了减少低温等逆境延缓萌发或引起烂子,可以采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加快发芽,促进全苗。一般可用20mg/kg的赤霉素药液,浸种6-8h,捞出晒干,播种。
(2)甲哌鎓(缩节胺)
应用甲哌鎓浸种,可以促进棉子发芽,使出苗整齐;提早和增加侧根发生,增强根系活力;实现壮苗稳长,增加棉花幼苗对干旱、低温等不良环境的抵抗能力;促进壮苗,减少死苗,增加育苗移栽成活率。
二、培养壮苗
甲哌鎓
在棉花育苗移栽时,使用甲哌鎓可以促进棉苗健壮,防止形成高脚苗和弱苗。可以在播种前进行浸种,也可以在棉花出苗后,用50mg/kg甲哌鎓药液,苗床叶面喷洒,也可达到控长壮苗的效果。
三、控制棉花生长
在棉花生长过程中,植株茎叶徒长是生理落蕾、落铃的重要因素,不仅阻碍夺取棉花高产稳产,而在棉花的不同生育期,使用适宜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可以协调棉铃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之间的关系,调节生理功能,起到抑制生长,减少落蕾、落铃,提高棉花产量。
(1)甲哌鎓(缩节胺)
甲哌鎓(缩节胺)的典型作用是“缩节”,就是延缓棉花主茎和果汁伸长,使他们的节间缩短,可以防止徒长,并按照要求塑造理想株型。甲哌鎓对茎枝控制的作用期一般在处理后的10-15d,有效期30d左右,控制2-4个新生节间。对下部已经固定的节间基本无影响。对生长期果枝也有延缓作用。一般规律是用药时间决定控制部位,用药剂量决定控制强度。用甲哌鎓(缩节胺)后,还可以控制顶芽生长,腋芽和营养枝生长减缓,不仅可以改善田间结构,还可简化整枝。
(2)矮壮素
棉株经矮壮素处理后,主茎伸长缓慢,植株矮壮、果枝缩短、株型变得紧凑,有利于田间通风透光、中后期稳长、光合作用提高。据试验,经矮壮素处理的棉花株高要比对照降低20-30cm,上部果株比对照端1-7cm。
四、防止棉株蕾铃脱落
棉花的蕾铃脱落是生产中的大问题,严重的可达90%多,其原因有营养失调等生理因素,温度、光照、水分等环境原因,整枝、施肥、病虫害等管理原因。应用赤霉素、生长素类物质,虽可有效减少蕾铃脱落,但由于需要点涂棉铃,费时费工,难以推广使用。目前生产上比较成功的是应用甲哌鎓(缩节胺)等延缓剂减少蕾铃脱落。
(1)赤霉素
据报道,用20mg/kg赤霉素药液,点滴当天开的黄花或3d内的幼铃,可减少蕾铃脱落。但是赤霉素只有点滴棉铃才有防落作用,全株喷洒效果不佳,而且铃壳加厚,衣分降低,生产上还无法应用。
(2)甲哌鎓
甲哌鎓等延缓剂能抑制棉花茎叶徒长,改善叶片和根系的功能,使营养物质想棉花蕾铃中多分配;棉花株型变化,增加了棉田通风、透光能力,改善了棉铃生长发育的“小环境”;促进棉铃生长发育和竞争力,表现在脱落少,成铃快、铃大。一般单株结铃数增加0.5-2个。棉花成铃结构改善,从空间上看,结铃部位中下部和内围铃比例增加;从时间上看,早期蕾铃的脱落减少,佳结铃期比例增加,从而使多数棉铃处于较好的光照温度、营养条件,提高了棉铃质量。棉铃发育加快,单铃重提高2.21-0.9g。同时应用甲哌鎓对棉花的根、茎、叶、蕾、花和棉铃等的发育和功能都有良好的调节作用,可以协调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协调根系和茎枝生长,塑造株型和改善棉田生态条件,减少蕾铃脱落,增加纤维产量和改善,提高棉花种植效益。还可一定程度上减轻枯萎病、黄萎病、棉铃虫等病虫害的发生或危害。
六、棉花脱叶
(1)乙烯利

常用于脱叶的调节剂有乙烯利等,一般在棉花才收钱15-20d或者50%-60%棉铃开裂点,使用1600-4000mg/kg浓度的乙烯利水剂;1公顷用用40%乙烯利水剂3-7kg,加水750kg,即每亩用40%乙烯利水剂210-480g,加水50kg,全株均匀喷洒。5-7d脱叶率在90%以上。要使下部叶片脱落,浓度可降低到1000-2000mg/kg。
(作者:郭经理 来源:安阳全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