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蓝清源环保公司的高含盐废水的有机废水具有成分复杂、有毒、强酸或强碱性的特点;有机污染物含量高,盐的质量分数通常在5%到20%;有些则是黑臭味重。
因此,如何在高含盐有机废水将盐水分离,从而得到再次加工利用对于实现废水零排放是个重要意义。本文对零排放技术在高盐有机废水处理中的应用作一阐述。
高盐废水零排放
当前使用较广泛的废水处理技术是生物法,生物法水处理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除磷效果,以及确保分盐的效果,同时也包含不成熟。如何在保证水处理质量的前提下培养出嗜盐微生物以及适用盐维生物反应器则是目前研究的一个重难点。同时还应在系统稳定运行等方面进行更高方法的研究适用。膜分离法是利用纳滤或反渗透对高盐有机废水进行浓缩脱盐的过程。需要注意的是当给水污染物成分较高时,则需行预处理,以此减少废水中的悬浮物及有机物等的堵塞,也减少污染膜的可能,否则降低膜的使用周期,浓液无法处理。湿式催化氧化法是用于处理高浓度难降解有机废水的一种方式,可适用于处理COD为20~200g/L的含盐有机废水,但该技术也存在对多低级竣酸等有机物效果不好,甚至产生有毒物质的缺陷,使水处理的效果不能完善。 电化学法适用于处理COD为0.01~1g/L的低含量有机废水,优点是可以降低能耗,缺点是易损耗金属极板,需要频繁更换。一起还有更为氧化水处理技能,但仍在理论试验阶段,在实际工程中得到广泛使用则指日可下。 这几种方法的首要目的是去掉水中有机物,不能除掉盐分,零排放中的要求是水中含盐量下降,水盐别离不能完成,则不能完成。而在西方发达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可以完成废水零排放技能。此外,因为高含量有机废液一般含盐量较多,如直接燃烧,将给燃烧炉带来腐蚀和结渣等疑问,国外一般选用蒸发法将废液浓缩,让浓缩液中的盐分达到过饱和而结晶分出,然后完成了废水的零排放。



(作者:高经理 来源:青岛蓝清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